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16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隆中对》课堂实录两则
  王满仓  改编
  《隆中对》课堂实录
  一、欲识他年分鼎处──趣事为引子,导入
  师:今天先给大家说件新鲜事:2000年,湖北省襄樊市半年内5次进京奔走,甚至市长都亲自出马了。有关领导看到了他们以教研报告形式提交的汇报材料感到很惊奇,笑着对他们说:“地方上来找我们都是为了要项目,搞创收,你们为了一篇课文能上教材跑到北京来,我们真是第一次碰到。”2003年春,这篇课文出现在我们大家现在使用的这册教材中。可河南省南阳市又发起举行了“万人签名活动”,他们认为这一课的一个注释出现了错误,并要求“尊重史实,捍卫历史”,纠正这个注释。究竟是哪一篇课文让这两个地方“大动干戈”呢?(生满腹疑惑,议论纷纷)
  师:呵呵,新鲜事的谜底有点难猜吧。请大家把课文打开第23课。这篇课文下面有一个注解。“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樊。”就是这一句话引发了南阳人的万人签名活动,因为他们坚持认为隆中应该在他们的家乡;而那篇让市长奔走的课文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隆中对》。
  师:“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轻松短小四句诗,却颂赞了《隆中对》里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啊。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刘备三顾茅庐的请诸葛亮出山的事。
  师:你从这诗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卧龙”谁不知道啊,诸葛亮呗。
  师: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的事情和收获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啊。这首诗可不只是写到“茅庐三顾心相知”的佳话,写的还有“先生分鼎画图中”啊!
  《隆中对》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了解 “ 隆中对策 ” 的核心,明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及根据,并学习文章选材精当,详略分明的写作手法。
  2 、学习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的写法,领略诸葛亮的军事天才。
  【教学设想】
  1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
  2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准备】
  本案例记录的是第二、三课时的授课内容。
  在正式授课前一星期,可布置学生课余阅读《三国演义》中一些描写诸葛亮的精彩片段,对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利用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培养其较好的文言语感,并借助课下注释或一些古译今之类的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黄昏下的古城背景前,大江滚滚东去,一渔夫撑一扁舟划过。同时,在悠扬的古筝乐曲的烘托下,《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缓缓出现)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老师带头,学生齐声诵读)
  师:一位退隐江湖的高人,或闲情垂钓,惯看秋月春风;或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开怀畅饮,笑谈古今往事。许多的人事已随滚滚江水飘然而逝,而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却如同璀璨的明星长留于人们的心中。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隆中对》中的诸葛亮。今天,我们也来笑谈一把《隆中对》。(点击画面,出现课题。)
  (画面切换到刘关张 “ 三顾茅庐 ” 的图片,图片的前景制作成雪花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