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90字。
《考试大纲》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本讲的能力层级为C级,内容要求包括: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文中的筛选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着眼于对整篇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段含意的前提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斥责、讽刺;对文中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近年高考试题对内容观点进行评价方面的考查很少,主要是考查对文意观点的分析把握。文言文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操作方法如下:
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我们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还是选错,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题干的要求是解题方向,理清题旨要求当然是解题的首要环节。虽然题目一般都要求在语言表述上简练而准确,但考生却往往忽视了其要求中的重要环节或隐含信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迅速正确选出语料。
阅读文后出示的注释,有的是为解决知识问题,有的实际上是在为考生作提示,用它来帮助理解文意。由注释,可知人物的优劣,可知情节的内容,表明作者的态度等。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思想,结合题目,进行综合分析。
要坚持回原文查对,特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努力培养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所作的叙述,按人物、事情一一迅速从原文中找出来的能力,叙述、分析、评价的整体性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性,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来解文的意识。
(2009•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