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7道题,约10850个字。

  东莞市寮步中学2011年中考模拟试题(3)
  说明:1.全卷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1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1分)
  (1)绿树村边合,。(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2分)
  (3)在晏殊的《浣溪沙》一词中,蕴含着“一切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变得虚无”的生活哲理的两句是:,。(2分)
  (4)在《出师表》一文中,作者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2分)
  (5)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分)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公输盘不说。/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B.宋何罪之有。/愿借子杀之。
  C.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已为人。
  D.以彰其咎。/引咎自责。
  3.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2分)
  烦恼(yōu )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这样,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zào   )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sè  )的村姑,无不使你(yí  )然自得,超然物外。
  4.今年5月16日是第二十届法定“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加大扶持与救助力度,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全国都开展群众性的“助残日”活动,请你写一段倡议,呼吁同学们帮助残疾人。要求:不少于30个字,并用上提供的词语及至少一种修辞手法。(3分)
  尊重关爱希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两岸经济区。
  D.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6.依照下列例句,另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7.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1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2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3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4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5博士在我国古代是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 ○5○2○4○1○3     B. ○1○5○2○4○3  C. ○5○4○3○1○2    D. ○1○4○2○3○5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8~20题。
  (一)(11分)
  [甲文]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乙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概括[甲文]的大意。(2分)
  10. [甲文]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_______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3分)
  11、阅读[乙文],说说第1段中的六位人物有何共同点?证明了什么论点?(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