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7张。分析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含配套教案、学案,约3610字。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
  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
  教学重点:
  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
  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在《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过程中,曾细致、深入地跟大家解读过《考试说明》。
  一、考纲解读:
  《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鉴赏的两点要求:
  ①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据此我们把诗歌鉴赏分为三个阶段: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之所以要讲这个课题,是很多同学实在读不懂诗歌的思想内容。
  提问:怎样才算读懂了诗歌?
  明确: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内容、情感)?怎样写?
  而“怎样写”是有关于诗歌表达技巧的问题,后面我们将单独开设“表达技巧专题”复习课。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读懂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和情感。
  二、温故,交流“导学案”的思考问题。
  (学生展示)
  三、方法探讨与实践。
  (联系课本方法,试解读)
  例1、(2010年全国Ⅰ卷)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我的解读】:
  本诗写了素蝶的活动,表达了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的情怀。
  【分析】:
  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2、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方法归纳】:
  1、关注题目:点明描写对象和诗歌类型,从对象和类型着手,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2、研习文本: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对咏物诗而言,解读诗中的单一意象,要关注物的特征与人的品质的相通点。要注意作者对此物所持的褒贬态度。
  3、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和写作背景。
  例2、(2010年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我的解读】:本诗描写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思念故土,有家难回的悲苦哀怨之情。
  【分析】: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方法归纳】:
  1、研习文本:(1)抓住那些典型的意象以及意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关注直接或间接表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关键语句。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
  3、关注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或背景,获得与思想情感有关的信息。
  例3(2010年全国卷Ⅱ)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我的解读】:本诗通过描写凄冷、晦暗的夜晚作者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分析】:首联、颔联描写月光映照着千山,在这清凉的夜晚,一个人孤独地在月下吹笛;路上一片昏暗,千百种花儿散落满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