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40字。  江高镇语文科电子备课格式范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
  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
  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课题 16 大自然的语言
  总课
  时数 2 备课组 初中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宋体 五号)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2录音朗读。
  3、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今天我们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二、组织学生速读课文,归纳文章内容,提高速读能力。
  学生独立归纳文章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的结果
  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脑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完。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积累词语。
  1、教师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2、学生讨论并归纳,自由发表意见。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
  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
  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象、典雅。
  3、个别提问回答。
  (l)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驾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4、提问: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请一个同学
  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四、教师小结
  课文的第一部分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现象。我门要热爱大自然。
  1.学生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完。
  2.学生独立归纳文章内容。
  学生讨论并归纳,自由发表意见。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
  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
  化。)
  1.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2.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