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品学案学案:良吏·人物传记阅读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版本:
通用
类型:
doc
大小:
114 KB
评级:
时间:
2010/12/20 19:16:14
下载:
本月:1 总计:55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16640字。
学案 良吏——人物传记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
“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C.黥其师公孙贾 黥:在人身上刻图案并涂色
D.舍人无验者坐之 验:凭证
解析 中:中意。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①学者溺于所闻。②公子自度不能得之于王。
B.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②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解析 B项均为通过。A项介词,表示被动;介词,
从……里。C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
立性;助词,的。 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如果。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B.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 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鞅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 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解析 A项“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而, 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答案 A
4.翻译与断句。(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4分)
答案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每句1分)
②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3分)
答案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的画线句断句。(3
分)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答案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
【参考译文】
卫鞅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我们国君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卫鞅打算变更法度,孝公又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高考复习人物传记阅读专题归纳总结ppt 通用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人物传记阅读(含解析) 通用..
高考复习人物传记阅读练习四则 粤教版
人物传记阅读中的官职及人员职务 通用
高三语文复习人物传记阅读练习 人教版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人物传记阅读练习 通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