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60字。
高考热考写景抒情诗词
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类别。古诗词如果要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总结200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就是在总共的十八套高考语文试卷中,考到写景抒情类诗词的就有八套之多,分别是: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广东卷、福建卷、山东卷、江西卷、辽宁卷、四川卷。
依照以上分类来看,除了上面所说的八套试卷中所考的诗词是属于写景抒情类诗词外,还有如考题赠送别类诗词的有:北京卷、重庆卷、湖南卷和海南宁夏卷;考托物言志类诗词的有:上海卷、湖北卷和安徽卷;而考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羁旅行役类诗词的则分别是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
很明显,2008年有三类诗词是考查的热点: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而考察最多的,还是要算写景抒情类的诗词。下面我们以山东卷为例来看看高考写景抒情类试题的考查吧。
真题回放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2008年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的。这是一首伤春之作。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春残时节了,天气乍晴乍雨,晴朗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的啼鸣,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可能就是化用小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体现。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叶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仰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中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逝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自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意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方法指导
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