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一第一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记 叙 文
 【重点、难点点拨】 
 一、了解纪念性散文、通讯报道、历史题材的人物特写等体裁文章的特点。
 二、了解复杂记叙文立意、选材、结构的特点。
 三、了解记叙文中肖像、行动、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的意义。
 四、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的小事表现人物,并注意提炼中心。
 【重点、难点例题解析】
 一、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②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③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④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⑤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⑥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⑦我将深昧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1.开头用"中华民国十五年"作纪年,而不用公元纪年,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 揭示了帝制被推翻时间已长
  B. 因为人们当时不习惯以公元纪年
  C. 以示悼念文章的庄重
  D. 可将"推翻帝制"与段祺瑞政府的丑行对比,起揭露和讽刺的作用
  2.对"我独在礼堂外徘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悲愤
  B. 表现了作者的孤寂与伤悲
  C. 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D. 表明作者决心"长歌当哭"
  3. 对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喜爱文学 B. 善良温和
  C. 渴求真理 D. 办事果断
  4. 第三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第1题,考查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答案正确的是D。作者曾称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又说过:"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有许多民国国民而是民国的敌人。"所谓"中华民国",早已不是人民的国家;所谓"民国政府",那是屠杀人民的机器;所谓执政府总统,完全是民国的敌人,屠杀人民的刽子手!
  第2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正确答案是A。
  第3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正确答案是C。
  第4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答案是C。文段第①句点明"我实在无话可说",第②句是概括地回答"实在无话可说"的原因,可见第①、②句是前果后因的关系,这两句间应分出层次。所以,答案B、D都是错误的。文段的③~⑤句,是具体指出了"实在无话可说"的原因,并从反动政府对爱国青年的血腥镇压和反动文人对爱国青年的造谣污蔑两方面,揭露了这"非人间"。第⑥句是紧承上文,抒发自己愤怒到极点的感情。因此,第⑥句应与前面②~⑤句合为一层,而不是单分出一层。答案A是不对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