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50字。

  《泪珠与珍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够分析这篇散文出现的几种泪,理解题目的含义。
  2. 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
  3.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中优美或富含哲理的句子。
  方法与过程目标:
  1.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分析课文的层次和思路。
  2. 通过深入研读课文的主题句,把握课文的主旨。
  3.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生活经历,加深对课文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教学重点:理解“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泪珠与珍珠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板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从学生搜集的诗句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资料,用于课文的导入,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情境,体会到泪珠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很顺利的引出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眼泪代表着感恩,眼泪代表着感动,眼泪代表着相思,眼泪代表着亲情……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借“泪”歌咏着他们高尚的人生追求,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台湾女作家琦君也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写出了各种各样的泪,那么她笔下的泪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况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板书:泪珠与珍珠)
  二、 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6岁时就由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成为之江大学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深受夏先生学识与人格的影响,在词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饱经忧患,深感国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在司法部门任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文学创作主要在小说、散文两类。她的散文风格以温润素雅著称,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逸朴实中见出秀美;文风典雅祥和,落笔沉静含蓄,善于以清丽简洁、平易近人的文字抒发委婉曲折的情怀,被人称为“在不大的题材领域开掘出了一口深井”。
  尽管琦君的写作题材相当广泛,但她始终没有离开思乡怀人之作。而这一点又构成了她写作的一个重心。《泪珠与珍珠》就是这样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她的代表作:小说《橘子红了》,散文集《翡翠的心》《桂花雨》《红沙灯》等。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感知作者的思想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