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7130字。  同步检测二
  第一单元(B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演练(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肖像(xiāo) 鬈发(quán) 别墅(shù)  一哄而上(hǒnɡ)
  B.积蓄(xù)   呆滞(zhì)    讥笑(jī)      节衣缩食(jiē)
  C.箭镞(cù)   充塞(sāi)    外壳(ké)     一瞬即逝(shùn)
  D.怂恿(sǒnɡ)  鱼鳍(qí)    梗条(ɡěnɡ)   悬而不决(xuán)
  答案:D 解析:A项,“肖”读“xiào”,“哄”读“hònɡ”;B项,“节”读“jié”;C项,“镞”应读“zú”,“塞”读“s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是确有些“能耐”的书画家,是造不出可以让人眼花缭乱的膺品的。
  B.我希望能碰上一条使人愉快的思路,同时,这条思路也能间接地给我增添光采。
  C.总部设在维也纳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4日发表《2009年工业发展报告》,呼吁警惕贸易保护主义。
  D.《6∶3》是从大学生戏剧节中脱颖而出的,以契诃夫小说中的人物为原形,讲述当代年轻人的故事。
  答案:C 解析:A项,膺—赝;B项,采—彩;D项,形—型。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意识流小说家认为人的思想意识是______无端、纷繁复杂的流动体。
  (2)欧盟在2008年制定出针对办公场所和街道照明设备的节能要求,然后再推出针对家用照明设备的节能要求。按照这一计划,到2020年,欧盟的能源______量将减少20%。
  (3)很多人相信,小沈阳一夜走红并不是______,小沈阳自身付出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
  A.变换  消耗  偶然       B.变幻  消耗  偶然
  C.变幻    消费    偶尔              D.变换    消费    偶尔
  答案:B 解析:“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变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偶然”和“偶尔”,前者为形容词,后者为副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著作等身,是意识流文学的始作俑者,应当在现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B.这部小说已经很完善了,我要是再做补充,就好似狗尾续貂了。
  C.我总是以为意识流小说似乎就是把心理的活动不加掩饰、无视逻辑地罗列一番,然后写得越抽象,越空洞,越支离破碎越好。可是,我又一次犯了浅薄的毛病。
  D.我一定要跳起来耳闻目睹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只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块上的裂纹?
  答案:C 解析:A项,“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B项,“狗尾续貂”意思是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此处应改为“画蛇添足”。D项,“耳闻目睹”意思是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但“墙上的斑点”不能听。
  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尔芙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海浪》和《到灯塔去》。
  B.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一切景物的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内涵全部蕴涵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C.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明清文人独立创作这几个阶段。
  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行于20世纪20~70年代,包括表现主义(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意识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荒诞派(如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和魔幻现实主义(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答案:D 解析:D项,伍尔芙及其《墙上的斑点》是意识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贝克特及其《等待戈多》是荒诞派代表及其作品。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B.作家从社会现实出发,但又不拘泥于现实,而是变现实为梦幻、神话或荒诞,构成了一个个现实与幻觉交错的富含深意的艺术世界。
  C.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D.从外观上看,由于整个体育场酷似一个用树枝编织成的不规则的鸟窝,所以媒体称之为“鸟巢”。
  答案:A 解析:A项,“报刊杂志”应为“报纸杂志”或“报刊”。
  二、课内阅读(24分,每小题6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个平滑的古冢,就像南部丘陵草原地带上的那些古冢,据说,它们不是坟墓,就是宿营地。在两者之中,我倒宁愿它们是坟墓,我像多数英国人一样偏爱忧伤,并且认为在散步结束时想到草地下埋着白骨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定有一部书写到过它。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准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和附近的牧师互相通信。牧师在早餐的时候拆开信件来看,觉得自己颇为重要。为了比较不同的箭镞,还需要作多次乡间旅行,到本州的首府去,这种旅行对于牧师和他们的老伴都是一种愉快的职责,他们的老伴正想做樱桃酱,或者正想收拾一下书房。他们完全有理由希望那个关于营地或者坟墓的重大问题长期悬而不决。而上校本人对于就这个问题的两方面能否搜集到证据却感到愉快而达观。的确,他最后终于倾向于营地说;由于受到反对,他便写了一篇文章,准备拿到当地会社的季度例会上宣读,恰好在这时他中风病倒,他的最后一个清醒的念头不是想到妻子和儿女,而是想到营地和箭镞,这个箭镞已经被收藏进当地博物馆的橱柜,和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丽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的土制烟斗、一件罗马时代的陶器,以及纳尔逊用来喝酒的酒杯放在一起——我真的不知道它到底证明了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