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80个字。

  《幼时记趣》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而流利地朗诵课文,能准确地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2.能体会作者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渗透的感情,表现的童年的乐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生回忆童年趣事
  三简介作家作品
  沈复(1763——1807),清代文学家。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苏州人,字三白,以作幕僚、经商为生,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这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两卷,现存有《闺房记乐》、《坎坷记愁》、《闲情记趣》、《浪游记快》四卷。
  四指导学生准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
  (1)给粗体字正音
  童稚渺小项为之强鹤唳怡然凹凸土砾壑癞蛤蟆
  (2).句读.句中停顿处做上记号{用斜线标出}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生放声朗读,不仅流利,而且正确停顿。
  五结合注释,小组讨论,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字字准确落实
  ⑴解释粗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③以虫蚊为兽
  ④鞭数十,驱之别院
  ⑵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
  ②昂首观之
  ③使其冲烟飞鸣
  ④常蹲其身
  ⑤观之正浓
  ⑥驱之别院
  ⑶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见二虫斗草间。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理解书下的词语。
  2.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分析课文
  1.理清文章脉络,本文是按什么结构布局谋篇的?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2.文章围绕哪几个字回忆童年趣事的?
  3.本文记叙了幼时哪几件趣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这几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
  5这几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6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很普通的,比起人来很微不足道的草木昆虫是仙鹤、山林野兽和庞然大物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