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中考复习修辞与仿句教案
分类:
语文
/
初中教案
/
中考复习教案
版本:
通用
类型:
doc
大小:
94 KB
评级:
时间:
2010/12/22 20:25:20
下载:
本月:1 总计:131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7140字。
修辞与仿句
(一)修辞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相关知识见于九上附录。
《考纲》:“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专题)、仿写或续写修辞句。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中考的一大趋势。
辨析修辞格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
E.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 )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
1、[ 比喻](明谕、暗喻、借谕)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 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举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力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8、[反问]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中考专题复习之修辞与仿句ppt1 通用
中考修辞与仿句试题复习指要 通用
中考专题复习之修辞与仿句ppt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