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10字。
《古希腊的石头》学案
内容感知
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借助“古希腊的石头”展开遐思,从中他既发现了这些石头身上的三种美,又看到了中外文化在这些古文物上的融合,更从希腊人对待古文物的态度和方法上,找到了可供我们借鉴的对待古文物的方式,那就是: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才是真正的保护文物。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粗糙(cāo)庇护(bì)泯灭(mǐn)
亢奋(kàng)呵护(hē)甬道(yǒng)
坍塌(tān)篝火(gōu)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庇护:袒护,保护。
暧昧:①(态度、行为)含糊,不明白。②(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
朦胧:模糊,不清楚。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神驰:心思飞向(某种境界)。
呵护:爱护;保护。
2.相关成语
炯炯有神:形容目光明亮。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也作“器宇轩昂”。
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3.近义词
悠远•幽远
悠远:离现在时间长。如:悠远的童年。幽远:幽深,多指山水、树林、宫室等。如:这篇文章意境幽远。
四、文学常识
1.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其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2.古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五、名篇名句
1.这便是古物的历史美。历史美是时间创造的。所以它又是一种时间美。我们通常是看不见时间的。但如果你留意,便会发现时间原来就停留在所有古老的事物上。比如那深幽的树洞,凹陷的老街,泛黄的旧书,磨光的椅子,手背上布满的沟样的皱纹,还有晶莹而飘逸的银发……它们不是全都带着岁月和时间深情的美感吗?
2.他们使我们认识到,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们犹然带着昔时的气息。它们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龄的刻度。认识到这些,便会感到我们已身在历史中间。如果你从中发现到一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那就极有可能是神奇的时间隧道的洞口了。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剖析:有人说过:历史是写在石头上的。文中这句话表明尽管这些残块和断片还向我们传达着那个时代零星的信息,但如果任其损毁,不加保护,很快,我们就再也无法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了。我们一定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保护文物,这也正是作者想传达出来的东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