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60字。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教学设计
  作者:单桂青  ,“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首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学情分析
  1.能力背景:笔者任教于省重点中学、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2.知识背景:人教版初中教材已经安排了说明文教学,而且学生在高中也集中学习了一个单元的说明文,但说明文写作训练较少。
  3.课堂背景:笔者从学生高中入学以来就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倡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4.年龄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喜欢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生活背景:学校有近半数住校生,学校也组织开展了各种课外活动,尤其是语文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星海”校园文学社、“乌鲁木齐市晨报”记者站等;每学期都开展演讲会、诗歌朗诵会,组织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
  目标定位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2.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和说明顺序,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
  教学简案
  课前准备:
  1.印发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并了解这篇文章和初、高中分别学习过的《大自然的语言》《南州六月荔枝丹》等说明文的说明思路。
  2.要求学生搜集感兴趣的说明对象,并思考如何把它介绍给他人。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
  师:高考考查常用题型之一——排序,是考查思维的连贯性和条理性的。思维清晰、有条理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能否进行合理排序。(投影)
  下面有一组句子,请按适当的顺序将这组句子连缀成一个文章片段,并说明这样连缀的依据。
  ①直到18世纪末叶以前,人们还在一直用针手工缝制衣服。
  ②以后,《绣花笔记》中写道:“宋绣所用针为朱汤所制,大三分以制衣,小三分以作绣。”
  ③随着生产的发展,终于在1790年,英国人逊德制造了第一台链式线迹缝纫机。
  ④菲律宾还发现了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青铜针古物。
  ⑤不过,缝纫机仍离不开针。
  ⑥我国很早就有了针,在山顶洞人遗址的文物中,就有一枚骨针,针体光滑,长82毫米,直径3.3毫米,针身略弯,尖端锋利。
  ⑦而我国在公元2至4世纪,就有了铸铁技术,那时也可能有金属针了。
  ⑧晋代冯翊的《桂苑丛谈》中谈到过金针(即绣花针),看来,至少晋代已经有了针。
  ⑨可见宋时的针已按不同用途制成了不同的规格,那时针更普遍了。
  (学生讨论)
  明确: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⑥④⑦⑧②⑨①③⑤。这样连缀的依据是按时间顺序排序,以介绍“针”的发展过程。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如果只是收集了与事物相关的资料,而不注意条理性,思维就混乱了,也难以让别人明白你介绍的事物。
  师: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简言之就是按照一定的篇章结构和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事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