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7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命题人:董婷
第1卷(选择题,共42分)
一.(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罢黜 茁壮 咄咄怪事 相形见绌 B.磨砺 勉励 晴天霹雳 老骥伏枥
C.揣度 祥瑞 急湍甚箭 惴惴不安 D.饴糖 怠慢 贻笑大方 百战不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鲁迅先生对于四十多个青年被虐杀的事实,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
B.他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目无全牛,缺乏通盘考虑,所以免不了要出错.
C.有一种人生如同酒宴,通常是杯盘狼藉地开头,然后有一个热闹的过程,最后清冷地结束,谁来收拾残局?
D.他对自己的主题分析已经入木三分,有振聋发聩的感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左右,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这次再版,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D.今天来出席此此会议的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
4下面文字划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这就好比一个人远远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①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 ②最后,才看清了他的眉目
③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 ④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胖是瘦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①④③ ② D、①②④③
二.(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在受毒素、紫外线、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过,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内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 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O-1所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