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这是一篇摄影散文,对于高一年级的同学来说是新鲜的,但更重要的是同样也是具有难度的。注重知识,点拔到位,吸引学生,激发兴趣。 有配套教案,约1580字。
《前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摄影散文这种新兴传媒手段
2、 自主品读,体会文中的言外之意
3、 理解和探索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反对文学过多的贴近生活,力图表现生活纯净的美。他创作的倾向就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询呢?
三、关于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所以,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而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生发,这样才能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曹文轩先生在观赏了一组以“远行”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后,由作品《前方》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而写了此文。 我们从第一段来看,提出的是什么话题呢?
明确:“无论归家还是远行,都与离家有关”。“离家”即要探讨的问题。
四、检查预习
1.文章可分为哪几部分 ?
一(1)从摄影画面起笔,引出“离家”话题。
二(2-7)对人类的离家进行叙述和分析。
三(8-11)重在分析人类悲剧性的精神状态。
四(12)回点开头,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
2.找出文中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
(1)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2)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3)人的悲剧性实质。
五、问题研究
(一)研读2-7自然节,人为什么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呢?
1、离家的习性与欲望没有寂灭
2、外面世界的诱惑
3、出自无奈
4、前方的不确定性→理想的呼唤
(二)研读8-11自然节。
1.第10节中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2.人的悲剧性实质分为那几个方面?
(1)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
(2)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3)“人无法还家。”
(4)“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