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0字。
作文素材运用八法
平时,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作文素材,写作时却无法把这些素材变成自己文章中的材料,下面就为同学们介绍几种素材运用的方法。
1.逆向思维,标新立异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比如“有志者事竟成”,运用逆向思维可说成“有志未必成”;“异想天开”可说成“异想才能天开”,等等。
运用逆向思维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所提出的观点是他人不曾提过的,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提出的观点要合理,能自圆其说,经得住推敲,不可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三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素材都采用逆向思维,对于已成真理的话语和违背人们感情的话语则不适合采用逆向思维,比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不能说成“科学技术不能成为生产力”。
总之,当我们按常规写作出现“卡壳”时,运用逆向思维,写出的文章定会新颖独到,富有个性化!
2.变化角度,一材多用
发掘每一素材的多方面意义,从不同角度灵活阐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素材的作用,运用材料时,就能“以一当十”。该如何一材多用呢?一、根据话题选好论证角度,写好事例所要论证的道理。二、紧扣话题,用好事例。一个经典片段用在段首要扣题,用在中间阐释分析时要点题,用在结尾的分析引申更要回扣观点;还要注意详略的处理,能证明观点的部分要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写。三、如果在同一个论证角度中,还有更多类似的事例,可以运用排比句式,把它们排列写出,既能让论据更加充分,还能增强气势,炫示文才。
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就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比如:东汉陈蕃少年时“大丈夫当扫除天下,何必扫一屋?”以及他的叔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对话材料,①可以用来写作大与小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有“扫除天下”的大志向,这当然很好;但是,他忽略了大志向是需要从像“扫一屋”这样的小事情中体现出来的。②可以用来写言与行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的错误就在于他只是把“扫除天下”的志向挂在口头上即“言”上,却不能落实到“扫一屋”这样的具体行动即“行”中,他的“言”和“行”是相矛盾的。③可以用来写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的错误就在于他只是将自己的远大理想束之高阁,却没有在现实的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
3.旧例翻新,夺人耳目
对于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按常规去写就会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但如果把这些内容灵巧高明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赋予它新意,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比如诸葛亮斩马谡一事,抛开其惯常的叙述,灵活变换便能夺人耳目:“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马谡的信誓旦旦,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瞑目。”(《勿以好恶论断之》)“‘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马谡,致使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惟亲者之鉴。”(《甜蜜负担》)“诸葛亮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捕捉理性的灵光》)三段文字一个从诸葛亮如果不听马谡的信誓旦旦这个角度阐述,一个从诸葛亮糊涂一时,重用马谡的角度叙述,一个则写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事,同一事例,因其阐述角度不同,读来一点儿也不觉得陈旧和雷同。
4.有理有例,阐明观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