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50字。
2011届高考复习现代文(科技文、小说、人物传记)阅读训练
郑培忠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瘟疫离我们有多远?
从玉华
《逼近的瘟疫》是美国著名女记者劳里•加勒特获普利策奖的作品。她描述了当代社会人类与瘟疫博弈中的数次失手。她告诫乐观的人们:瘟疫非但没有远离今天的人类,而且大有逼近之势。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
磺胺、抗生素的发现,曾让人们认为已经找到了瘟疫的克星。1948年,美国国务卿乔治•C•马歇尔公开宣称各种传染病即将被人类征服。最令人自豪的日子是1979年12月9日,那一天,人类宣布消灭了天花。西方国家乐观地认为:对人类健康的真正威胁仿佛只剩下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了,没有其他生物还会威胁人类。
可马歇尔错了。病毒就像税务局,人们自作聪明地以为找到了避税的绝佳办法,但税务机构总会迅速弥补征收漏洞——你前手研制出一种新抗菌素,细菌很快就产生了耐药性。我们自夸的“精锐部队”抗生素,不仅并未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还导致了大量的“间接损失”,比如残杀大量的“平民”——那些保持我们正常功能与健康的友好菌群。人类可以从容地对付咆哮怒吼的雄狮和虎豹,却奈何不了无声无息的蚊子和跳蚤。
“乐观的偏见”无处不在。一名中国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选择了一门冷僻的专业:寄生虫学,遭致旁人的嘲笑——只有穷国才会面临寄生虫问题,这样的专业毕业后恐怕难以申请去美国留学的奖学金。一个前途无量的医学优等生,是到麻省理工学院的人造基因实验室工作,还是去非洲,在热带雨林里,利用老式轻型显微镜,来数一只蚊子疟疾孢子小体的数目,哪个更有出息?
政治家同样认为“蚊子之类的小事,不值得小题大做”。世界卫生组织的传染病防治部门的经费一直少得可怜,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病毒暴发紧急应急方面,全年的经费只有2.5万美元,“如果真的发生危机,15分钟内就会花光这点钱。”
专家们计算:每年有上万亿美元花在武器上,而1989年死去1400万儿童,只要拿出25亿美元就能救活其中的900万。美国每年花在香烟广告的钱也有这么多。
“真正危险的还不是病毒,而是政治”,科学家们感慨。
病菌每20分钟左右就分裂一次,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人类的科技赛跑。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惟一竞争者就是病毒。”
人类注定要与各种各样的病菌共存亡。从进化史的角度来看,细菌等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一批居民,与它们的古老相比,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寿命不值一提。既然我们无法战胜它们,就需要一种新思维:人类与微生物永远有一种密切的对等关系。当人类与自己恶战不休,争夺日益拥挤的地盘和越发短缺的资源时,优势已经转移到微生物一方,它们就是我们的捕食者。如果人类不用心学会在理性的地球村里共同生活,那么最终胜利的则是捕食者。
“我们不是学着一起生存,就是一起死亡。”美国记者斯通说。.瘟疫病毒的危害性还没有引起人类的足够重视。
(选自《逼近的瘟疫•序》,有改动)
1.下列关于瘟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瘟疫有它的克星,那就是磺胺和抗生素。
B.当一种新的抗菌素投入使用后,瘟疫细菌很快就会对它产生耐药性。
C.人类与瘟疫博弈中的数次失手,表明瘟疫大有逼近人类之势。
D.瘟疫病菌的分裂速度很快,它考验着人类的科技水平。
1.A (根据原文意思,可以推知,磺胺和抗生素是瘟疫的克星的观点属于人类错误的想法,因为当瘟疫病毒有了耐药性之后,磺胺和抗生素就不再是瘟疫的克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获普利策奖的《逼近的瘟疫》一书,记载了人类与瘟疫的战争。
B.人类能够对付咆哮怒吼的雄狮和虎豹,却对付不了无声无息的蚊子和跳蚤,说明蚊子和跳蚤比雄狮和虎豹更厉害。
C.人类在瘟疫防治方面的经费投入远远低于其他方面,特别是武器研究。
D.说病毒是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惟一竞争者,是因为它分裂速度快,危害性大,也因为人类的盲目乐观,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