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四大题,约3970字。
高二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曲肱(gōng) 社稷(jì) 稽首(jī) 鲜克有终(xiǎn)
B.熊蹯(fán) 弑君(shì) 信禀(bǐng) 上下相蒙(mēng)
C.衮职(gǔn) 嗾使(sǒu) 忿懥(zhì) 观其辟丸(pì)
D.孝悌(dì) 舟舆(yú) 布橐(tuó) 靡不有初(mǐ)
2、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文化典籍可以按照“经”、“史”、“子”、“集”分为四大部分,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就收集在“经”部,《史记》就收集在“史”部。
B.《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它和《大学》《中庸》《孟子》一起称为古代的“四书”。
C.《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称为“春秋三传”。
D.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弘法的《坛经》,是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的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它记录的是慧能得法及传播教化的事迹。此书确立了唐以后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把“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推到一个新的高峰。
3、下列各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什伯之器 结绳纪事 剖击圣人 斗斛之禄
B、殚残圣法 焚符破玺 坐而假寐 厚敛雕墙
C、披沙拣金 栖毫靡述 薪尽火传 克绍箕裘
D、无所阿容 遗芳余烈 唇竭齿寒 瓦砾长存
4、下列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B、愿无伐善。 伐:攻打。
C、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垢:耻辱。 D、人含其聪,则天下人不累矣。累:忧愁。
5、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B、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C、杀之,寘诸畚 D、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乎
6、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B、尚早,坐而假寐。
C、灭文章,散五采…而天下人始含其明矣。 D、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7、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王曰:“何以利吾国?” B、天下未之有也。
C、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D、何适而无有道也?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54分)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