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00字。

  “新闻短评写作指导”教学设计及思路解说(附学案)
  王星慧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闻短评的题型,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
  2、 采取让学生评分的方式,树立规范答题的意识。
  3、 “两耳要闻窗外事”,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取让学生评分的方式,树立规范答题的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评分环节贯穿始终。学生在组内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组间的质疑辩论中再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教师控制课堂进程,留意课堂的动态生成,因势利导;扎实有序地进行各项巩固训练,及时明确答题思路;点评突出重点,启发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导学生自查答题疏漏所在,明确新闻短评的写作基本步骤。
  1、 根据“试题回放”所附的参考答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其对照,自查答题疏漏并概括出答题基本步骤。
  明确:   观点    见解
  2、 以满分4分或6分为例,让学生清楚分值分配。
  明确:若4分为满分,“观点”占1分,“见解”占3分;若6分为满分,则“观点”“见解”二四分配。(顺便提示学生,观点最好置前,以便一目了然。)
  (说明:以上两环节均不难,学生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作出回答。)
  3、此题满分为4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具体评分细则。
  明确:观点做到鲜明,可得一分;见解的三分依次分配给“普通人”“弱势群体”“公共设施”三个层次,所以见解要做到有层次、有条理,可用并列或递进等议论方式。
  【本环节设置构想】学生在写新闻短评时暴露出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欠缺答题规范意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甚至没有明确的观点。新闻短评类似于微型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都要具备。道理虽简单,但是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借助评分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换位思考,了解老师评分的标准,树立答题规范意识。
  二、根据从上一题中得到的答题启示,修改并完善下一题答案。
  学生自我检视已写答案并修改完善,教师点评侧重于基本要求(观点的鲜明、见解的条理性),不及其余。
  明确:可正面肯定,认为其风行是必然的。理由:①②③……
  也可反面否定,持不看好态度。理由:①②③……
  适度补充热点新闻:“凡客体”中涉及多个当前热点新闻事件及人物,如唐骏的“学历门”,方舟子打假,“非诚勿扰”中的拜金女马诺、网络红人凤姐……教师可适度提及,借以引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和思索。
  【本环节设置构想】顺上一题而为,理清写作思路,巩固写作基本要求,为学生开启一扇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之窗。
  三、短评鉴赏,你来打分。
  给出两则新闻材料,附六种评论,学生以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逐一评分,各组组长把评分结果写在黑板上,并简述理由,然后通过小组间评价质疑激发思维的火花。
  明确:评论(一)1分,理由:评论脱离材料。
  评论(二)1分,理由:态度偏激,无根据。
  评论(三)2分,理由:有观点,无分析。
  评论(四)5分,理由:符合基本要求,正面肯定,言之成理。
  评论(五)5分,理由同上,从反面进行评论。
  评论(六)6分,理由:除了能做到符合基本要求,更体现出思考的深度。
  提示:两则或多则材料的题目类型,需全面地分析。
  评论(六)思路点拨:材料① 京剧的历史演变(传统)
  材料② 京剧进校园(现代)
  传统与现代必然会产生碰撞(“它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更不可能迎来遍地戏迷”),但也会有可以交融的部分(“对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弘扬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所以要找到两者恰当的“结合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