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210字。  

      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语文
  目录
  第一册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精粹教案集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体味平实、亲切、自然的语言
  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自我、规划自我人生目标和道路
  教学重点 、难点:
  把握课文深邃的道理——人要克服惰性,增强意志力,战胜困难,去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讲课类型: 教读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名言指路,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名言:(打开幻灯片1:名人名言)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东坡
  人的一生将会经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面对它,我们是退却,还是勇往直前、逆流而进?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最有益的启示和最大的力量。
  2、 (打开幻灯片二:标题与作者  幻灯片三: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等职。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等。 
  二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打开幻灯片四:问题)
  (1)文章大致写什么内容?
  明确:整篇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采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先是从自我作诗填词谈起,逐步推进,依次谈到了人的自身本质、历史名人、当今社会、中华民族的发展等,用很平实、亲切、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生中一个抽象、深奥的道理:人要克服惰性,增强意志力,战胜困难,去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2)全文结构思路如何?请简要概括。
  明确: (板书)
  (3)找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三  探索、研讨
  1、作者从自己的、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感悟?
  提示:可以在文章的第2段中找到答案
  明确:①“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②“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3、“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可以围绕人应该克服惰性,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怕吃苦这方面谈
  明确:人要敢于追求,敢于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4、为什么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提示:可以从人的本身,历史的角度,现当今的角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角度结合起来去谈
  四  课 后 作 业
  1 抄写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要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2 熟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结构特点和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
  第 二 课 时 
  一  导 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二  品读鉴赏,各抒己见
  1、 理解“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 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因此具有一般物质所具有的惰性。而人又是有思维、有精神的,这就是人与其他物质的不同。
  2、 “我觉得这几句话最沉痛,最伟大”,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指导:从上文孔子的话,作者认为自己不是鸟兽,是人,是人就应该有改革世界的抱负,就应该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心,所以作者觉得这几句“最沉痛,最伟大”。
  3、作者认为,人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会“失去最高生命的价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结合着文章的第4段以及文章中从人本身、历史、现当今社会、国家民族的角度正反两方面去谈。(集体朗读,回答)
  三  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