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小练习专题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33 KB
评级:
时间:
2011/1/21 7:56:38
下载:
本月:1 总计:16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3套题,约8270字。2011年语文高考模拟试题(1)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庇护 裨益 媲美 筚路蓝缕 奴颜婢膝
B.驾驭 熨帖 逾越 与闻此事 卖官鬻爵
C.村氓 蒙哄 懵懂 对天盟誓 故态复萌
D.怃然 妩媚 庑下 受人侮辱 忤逆之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座落 坐以待毙 更迭 叠床架屋
B.弛名 一张一弛 拢络 得陇望蜀
C.懈怠 以逸待劳 经纶 美轮美奂
D.寒暄 喧宾夺主 题纲 提纲挈领
3.下列各句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牧《清明》诗注“杏花村”:“一说为今山西汾阳之杏花村;一说为今安徽贵池县的杏花村。”(《新选唐诗三百首(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B.动静闹得如此之大的这个“大牌”话剧的名字叫“立秋”,而它之所以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用编剧的话说就是 “《立秋》以反思精神审视了历史。”
C.在游学作家笔下,异域风光更有一种新奇的陌生美:日本的沐浴、衣食住行,威尼斯的山水,太平洋的浩瀚波澜、海上日出……这些异域风情的出现,拓宽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范畴。
D.“七匹狼” 除包含成功创业不可缺少的内涵外,巧合的是,按闽南风俗,“七”代表众多,而“狼”与闽南话中的人是谐音,这个名字作为商标再适合不过了。
4.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经过几年的打拼,该公司已经拥有一支精诚团结,经验丰富,充满激情的领导团队,研发 深厚,技术过硬。
②多年经验一再证明,军售鼓励的只是分裂势力的 和分离趋势的强化,绝非两岸和平发展。
③居室 如果只是追求豪华气派而忽略了对居室小环境保护的要求,那就是“舍本求末”的表现。
A.资力 滋生 装帧 B.资力 滋长 装潢
C.资历 滋长 装帧 D.资历 滋生 装潢
5.下列各句使用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我把“善”字一字一板写到黑板上时,随即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 “老师!这个字写错了!”
B.600个身着汉唐服饰的女子仪态万方出现在鸟巢中央,用优美的舞蹈向世人展示古中国的礼乐文明。
C.偌大一条黄河,水中含沙量很高,借助黄河自身无穷的水力集中攻沙,有如以汤沃雪,黄河治理便可迎刃而解。
D.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敢于引火烧身,找出矛盾和问题,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沿海各地区将大力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发展、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促进海洋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
B.随着低碳经济持续升温,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生物质能日益为大家高度关注。“21世纪生物能源产业将迅猛发展”曾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C.来自民间机构的力量,对促进低碳生活与消费方式具有更多的优势。事实上,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民间力量的发展已使民众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变为现实。
D.出境游客以收入较高、学历较高的中青年为主对休闲度假需求逐渐增大,此外,游客普遍关注住宿和景区服务,对购物与旅行社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7.把文段后面的句子填在横线上,组成一段语意连贯、表达自然的句子。
每到盛夏,我都要到水塘里采摘鲜嫩的荷叶,做荷叶粥。荷叶粥的做法简单:数杯清水 一杯米,放在锅里文火慢熬。熬至八成熟时将洗净的荷叶盖在粥面上,十来分钟,绿汁便从荷叶顶上溢出来,浸染到粥里, ,米粒晶莹剔透,荷香与米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荷是水的女儿,只有水的女儿,才有水一样清爽的香气, ,整个房间充溢着淡淡的、幽幽的荷叶粥香。
①一锅清淡碧绿的荷叶粥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②荷叶香气尽在米粒之中
2011年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试概括奥运火炬的四大看点(20字左右)
火炬的创意灵感来自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而源于我国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火炬的内部燃烧系统由航天科工集团负责研发,它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中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下保持燃烧,其在燃烧稳定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方面都达到新的技术高度。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本届奥运会的火炬将只生产2万支,而且每支成本不会高于人民币1500元。火炬外部材质使用的是可回收材料,符合环保要求。其使用的燃料丙烷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丙烷的价格也非常低廉。设计的过程就是设计师煞费苦心的过程。仅在火炬上下比例就经过多次推敲和征求意见。而这样的努力充满了整个设计过程。
【解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题。解答时,要先读懂文段把握大意;然后对文意加以切分,根据内容的不同找到火炬艺术和技术上的四个方面,最后再逐步加以明确。
【答案】中国特色浓,科技含量高,经济又环保,设计费苦心(意思对即可)
【试题】(二)手机短信是一种便捷而温馨的传递情感的方式,请选定一个小题,按要求完 成短信
【要求】①不超过60字,②第(1)小题要用到一种修辞手法,第(2)小题要化用古典诗句。
(1)教师节时发给老师的短信:
答:
(2)中秋节时发给亲朋好友的短信:
答:
【解析】这道题考到了语言表达简明和修辞方法运用。解答时,要抓住题干要求的关键词,然后调动平时语言的积累与储备,按要求去编拟就可以了。
【答案】①老师:每一缕阳光是我对您的祝福,每一颗星星是我看您的眼睛,每一丝细雨牵着我对您深深思念,想念您。②老师,您是一棵挺拔的树,曾结过成熟的果实,岁月在您的身上镌刻下苍老的年轮,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森林郁郁葱葱。(2)①月到中秋分外圆,饼到馅中更觉甜,人到佳节盼团圆,送份祝福暖心间——佳节快乐!②秋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你行。祝你中秋愉快,靓丽一生!③海上明月共潮生,千里相思随云去,遥寄祝福千万缕,化作清风入梦里。中秋快乐!
【试题】(三)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号)
①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花,通通肆意而奢侈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仿佛一种奉献自己、挥霍自己的欲望在支配着它们。
②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自卑地拒绝开放。
③每一朵花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其实美不美已经不重要了,一朵相信自己的花,你又有什么理由说它不美呢?
我细读草原上盛开的野花,
【解析】这道涉及语言的连贯。由于是描写性的语段,相对来说,比议论性的略难。但我们如果能抓住观察的顺序,再注意每个句子的
2011年语文高考模拟试题3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 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分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傍晚 西风 ②、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吟笼莺
清 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客②,栖栖③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īxī):忙碌不停,亦解为孤寂零落。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4分)
(2)简要分析,本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本诗前两联从三个方面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从动作方面描写黄莺被迫在笼中栖息(1分)、从心理方面写黄莺在笼中焦躁不安(1分)、从声音方面写黄莺在笼中感受不到春的温馨而悲啼(1分)的情状。所以,虽未提一“笼”字,也写出了“笼”这个特殊环境对莺的影响(1分)。【关键词语:栖息、不安、悲啼、环境;只答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不得分】(2)作者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却受到雕笼的束缚,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2分)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1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广惠寺
黄庭坚
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
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
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
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
(1)本诗首、颔两联同为写景,但侧重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尾联是诗人的言情之语,请分析诗人是如何言情的。(4分)
【答案】(1)首联侧重整体,取“鸦啼”、“残照”、“僧舍”、“夜气”之景,渲染背景,既交代了自己的行程,圣粤出了僧舍的特点:寒、清;颔联侧重细节,取风霜、“竹枝”、“桐叶”之景,细致描摹,营造出僧舍夜晚的冷清之境t是首联的延续。二者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2)尾联第一句,诗人借“无书信到”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漂泊不走、乡恩难解的苦闷;第二句,诗人荡开一笔,融情于景(或“间接抒情”),借夭边归雁尚可归家,反衬自邑有家难归的凄苦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示三子
(宋)陈师道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注:第一首诗是诗人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第二首诗写于元祐二年(1087),当时诗人得任徐州教授,生计稍微好转,即从岳家接回妻儿,一家得以团聚。这首《示三子》即作于妻儿们刚回来的时候。
(1)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ppt 粤教版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 人教课标版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评估 通用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专题评估: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通用..
2011届高考语文记叙文写作指导ppt 通用
2011届福建省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传记)专题复习ppt 通用
中南大学附属中学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共17个文件) 人教版
高考语文附加题名著选择题强化训练 苏教版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艺术一本通》全套资料 苏教版
稳中求变,亮点频现——2010年湖南高考语文卷综合评析及2011年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