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570字。

  营口市普通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年级
  语 文 试 卷(试题卷)
  命题人:车 波        审校人:邰金涛
  试卷说明: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中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两部分。单项选择题1 — 6题、12 — 14题,使用答题卡的一律用2B铅笔涂
  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不使用答题卡的一律在答题纸对应题号上答题。其他
  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砚 铭 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因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1.关于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
  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D.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
  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真伪的依据。
  B.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且多有年款和图章。
  B.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
  用诗词写砚铭。
  C.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
  物的潜在价值。
  D.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
  对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主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