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80字。
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语言文字和语言运用之字冲刺方略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战役,那么字音和字形考查就是开路先锋,不管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它们都起到一种打开局面的作用。字音和字形构成语言基础考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词语、句子、阅读和写作的考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具体的考查对象,字音和字形把握的重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字音考查,其主要表现在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形声字和难读字,其中多音字、形声字和形近字是命题的重点。
第一,多音字误读。多音字往往多义,只有靠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其意义和读音。比如“参”,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形容词;作动词时主要表示“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作形容词时表示“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因此在“参与”中,“参”应读“cān”,在“参差不齐”中应读“cēn”。再比如“劲”,作书面语时读“jìng”,而作口语时则读“jìn”。
第二,音近字误读。音近字是指读音相近,但意义不同的字,这就很容易造成字音的误读。比如“神仙”中的“神”读“shén”,而“绳子”中的“绳”读“shéng”,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除此以外,还有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诸如“s”和“sh”、“c”和“ch”及“z”和“zh”等。如果不仔细加以辨别,有时很难发现其中的差别。
第三,形声字误读。形声字是指以形明义、以声定音的汉字,往往由于声旁的原因造成字音的误读。主要有声旁的韵母、声母或者声母与韵母都发生改变的三种类型。比如“歼击”中的“歼”不读“qiān”,而读“jiān”,属声母变化;“干涸”中的“涸”不读“gù”,而读“hé”,属声母与韵母都变化;“马厩”中的“厩”不读“jì”,而读“jiù”,属韵母变化。
第四,形近字误读。形近字指书写和结构相似的字,常常因为形似而导致误读。比如最经典的“戊”“戍”“戌”和“戎”四个字,读音各不相同,分别读“wù”“shù”“xū”和“róng”,但却因为结构书写太相近,经常混淆,导致误读。
第五,难读字误读。难读字多指那些比较陌生又眼熟,却读不出音的字。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专有的地名和姓氏,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生活阅历了。比如姓氏中的“乜”,不读“miē”,而读“niè”。
其次是字形考查,其主要表现为同(近)音字、形近字、义同字和通写字。其中同(音)字和形近字是命题的重点。
第一,同(近)音字误用。这是命题者最常设题的视角,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张冠李戴。我们平时的书写中主要通过音来捕捉字形,忽略了字形的意义,特别是那些音同(近)而意义又有关联的字形。比如“水汽”中的“汽”常误写为“气”,“谈笑风生”中的“生”常误写为“声”,“唉声叹气”中的“唉”常误写为“哀”等。
第二,形近字的误用。这也是命题者最常设题的视角,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鱼目混珠。有的字形相似但读音不尽相同,比如“喧”“萱”“渲”和“暄”等。也有些“读音”相同的就更难辨别了,比如“娇”和“骄”。若是在运用中,还可能出现弄混偏旁,造成生造字等现象。故而,此类汉字应该重视。
第三,义同(近)字误用。义同(近)字指在意义上有某种关联甚至是相近的字,因理解上的模糊导致误用。比如“意气风发”中的“意”常误为“义”,“奋发图强”中的“奋”常误为“愤”,“轻歌曼舞”中的“曼”常误为“慢”等。
第四,通写字误用。通写字指有些字形书写可以有两种以上而同属规范的字。这些字由于平时不太注意而很可能弄错。比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