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70字。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周宁一中    詹益凤
  一、教学内容分析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高中语文苏教版、语文版《唐诗宋词选读》都选读的篇目之一,语文版《唐诗宋词选读》将此词安排在第九课《问世间情为何物——两情相悦》中。作为中国词坛的第一首悼亡词,它抒发了苏轼对亡妻深沉的思念和哀悼的心情,是两情相悦却又只能阴阳相隔的无尽痛苦。因而学习此课,教学重点是追求教学情意,体会诗人情感,感悟人生多味。同时,作为选修课,要扩大诗歌相关内容学习的辐射面,并以此课作为学习的一个切入点,探究拓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苏词打破五代以来婉约的词风特点,笔力劲拔,开一派豪放风格,必修课学过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学生最喜欢的古诗之一,因而,学生印象中的苏轼是豪放的。而《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却体现了苏先生另一种创作风格、另一个感情世界,是苏轼豪放内心中的一绢细流,哀婉凄美。让学生明白:这是作家风格多样性的表现,是男儿的“伤心处”。   悼亡情,悼亡情的载体,学生的理解体会都受限制。追求情意,鼓励学生进入诗情,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在一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轮里,这未尝不是一种精神食粮。
  学生经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诗歌赏析常识,做为选修课课文的学习,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一个提升,此课学习要挖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达到课内课外知识完美交融的境界。
  三、 设计思想
  1、情意教学。“情”为情趣、情味、情感;“意”即意境、意蕴、意义。
  “即以情为根基,使学生获得语文教学动人心魄的‘意境’、文化积淀的‘意
  蕴’、哲学启蒙的‘意义’。”诗歌长于表情达意,营造意境氛围,领悟哲学
  思考,因而也尤适合于情意教学。一首悼亡词,一种浓浓感伤的诗歌氛围,一
  个哀婉凄凉的诗歌意境,一段深沉刻骨的人生思考。“让生命的激情去点燃生
  命的激情,用智慧的心灵去唤醒智慧的心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体味“情”
  “意”,让学生顺利地跨越情感距离,进入诗歌之境,悟道人生百味!
  2、情感诵读。情感诵读是学习、把握诗歌的一条捷径。“通过有感情的诵
  读,感受诗歌的音律美、节奏美,传达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福建省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语文)》),本课的诵读特点是哀婉深沉、节奏缓
  慢、情感真挚,通过朗诵带的播放,老师的范读指导,学生的多层次朗读来把
  握诗歌情感,领悟诗歌意境,更快更好地完成诗歌教学任务。
  3、探究拓展。“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
  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订)。选修课的设置提升了学生探
  究能力的要求,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通过意象、情感表达方式等
  的探究,提高学习兴趣,拓展课内外相关内容的学习,“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
  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能领会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艺术表达的技巧,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能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完成课内课外知识的沟通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探究能力。
  能体味人生,珍惜拥有,感受幸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