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90字。
《边塞诗欣赏——不教胡马度阴山》教学设计
福鼎一中 李健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第二课——边塞军旅。唐宋诗词鉴赏这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古典诗词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与形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得到思想教育,而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因此对这个专题的学习,就要让学生领略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魅力,要让学生欣赏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感受艰苦充实的军旅生活,更要让学生学习乐观豪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已在必修课中学习了几个诗歌单元,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就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必修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部分诗歌,对古典诗词形成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互补,集思广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提高。学生较少接触选修课的学习,对于所选科目有一定兴趣,但没有经验,缺乏技能与方法,所以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要授予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快乐,取得成效。对于边塞诗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形成对边塞诗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陶冶思想情操,增强文学素养,提高鉴赏能力。
三、设计思想
1.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课选取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来展现军人风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用“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句来唤起学生为国戍边的豪情壮志,让学生在鉴赏边塞诗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塑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2.学生学习往往有从积累到整合、从感受到鉴赏、从思考到领悟的过程,所以,先让学生接触更多边塞诗再形成边塞诗审美特征的概括,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喜欢这首边塞诗,而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边塞诗的艺术魅力,在学生深入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领悟边塞诗的丰富内涵。
3.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个性化的阅读鉴赏,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学生喜欢哪一首边塞诗、为什么喜欢,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尽情地发挥,谈他们的感受、认识,而后课堂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互相切磋、互相补充、共同提高,获得对边塞诗审美特征的把握,对于“边塞诗中的独特风景”、“不同时代的边塞诗各自的特点”等较为复杂的问题还可以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4、课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工具,所以要“用教材教”,却又不拘泥于教材,只要能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诗文都可以引入课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实际上就拓展了学习的范围,可以让学生从历朝优美的边塞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
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风貌,了解边塞诗的审美特征;增强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专题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自主学习,对自己喜欢的边塞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概括边塞诗的审美特征。
难点: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其个性化的解读可能五花八门,不可预知的东西较多,这是此课的难点;从许多具体的边塞诗的鉴赏中概括边塞诗的审美特征需要分析概括的能力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播放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雄壮的乐曲、整齐的步划、威武的军姿、精良的装备,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和风采,飒爽英姿多么让人羡慕、火热的军旅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有志之士愿意投笔从戎、戍守边关并且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2. 让学生谈“我最喜欢的一首边塞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言,与大家共享。
让学生谈自己喜爱的诗歌,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别的同学也可以就同一首诗补充自己的认识,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