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9340字。含试题详解及述评。

  淮南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详解及述评
  (考试时间:2011年1月22日上午)
  试题详解及述评者:淮南六中 程道流
  本人对试卷详细解答,并且从命题的角度对部分试题发表个人意见,纯粹属于探讨性质的,别无他意。发布网络,一是方便大家使用,二是便于同道者交流,共同对付高考这么个“怪物”。不能改变,只能应对——我想可能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无奈。但本人再次申明:引用者慎重,谬误肯定存在,特别欢迎探讨的同道者的赐教。同时也拒绝那些删除本人信息署上自己尊姓大名再次发布于网络的仁兄们。
  本人联系方式:邮箱—— cdl3202@163.com
  新浪博客:程道流的一方蓝天(http://blog.sina.com.cn/weixinlunzhe)
  【试卷综述】
  一模考试是在2011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还没有发布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试题的命制及试卷结构的编排只能依据2010年的考试说明及高考试卷,其题量、题型、试卷结构、分值、命题范围等与2010 年的安徽卷基本相当,所考查的知识点及相关的内容,整体上延续了2010年高考安徽语文卷的命题特征,甚至有不少题目的设问都是与2010年高考试卷一样。如“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个题目的设问与2010年高考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本份试卷看起来也就觉得很“守旧”,这是不得已的事情,考生们想从一模试卷中看出什么新的“苗头”是不可能的。一模的主要任务是对一轮复习的一个较为全面(相对于2010年高考来说)的检测,意在传达出师生通过试卷分析,总结一下一轮复习中还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各自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考生们在分析考试情况的时候,切不可一刀切。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1~3题。
  信仰是个性心灵深层的隐密,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神秘色彩,是一个不易交流的话题。然而,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却备受人们的关注。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的,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选择和追求,“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努力”。诚如康德所言:“信仰是客观的不确定而主观上确定。”以此看来,信仰是一种价值预设,是信仰者相信其正确或有意义,而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或能否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黎巴嫩诗人哈•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信仰是一种奇妙的精神现象,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从认知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正确和认同;从情感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敬畏和尊重;从意志角度看,信仰表现为坚守和追求。人的信仰具有多样性,如宗教信仰、哲学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科学信仰等,这种多样性是由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等因素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被信奉、被坚守的信仰突然被人们普遍质疑或放弃时,则表明信仰危机的出现。信仰危机不是偶然的,在其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深刻的思想根源。信仰危机固然会给人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至少说明人不盲从迷信,而且在危机中还会孕育出新的信仰。罗曼•罗兰说得好:“怀疑和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我们应当坚信,信仰的发展自有其内在机理,社会能瓦解人的信仰,必能帮助人确立新的信仰。多元的、充满理性光芒的信仰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对于人类来说,信仰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需要信仰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条件。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从哲学层面看,信仰关乎人的价值追求。人不会满足于既有的生命状态,向往崇高与尊严,期待延续与永恒,追求价值与意义。人来自于物,人原本就是物,信仰的确立使人获得了尊严,升华了境界;人是有限的生命存在,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确立使人超越了死亡,满足了追求永恒的愿望;人生是不断寻求价值和意义的,信仰的确立使人获得价值目标和生活信念。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信仰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会产生诸多心理需要,信仰无疑是满足这些需要的基础:信仰使人有了精神寄托,从而满足了归宿感;信仰使人的精神有了确定性,从而产生了安全感;信仰克服了灾难和死亡所带来的紧张和恐惧,从而获得了平和与慰藉感。
  信仰关乎人类生活的根本,赋予人生以意义,为生命赢得了尊严。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圣洁的信仰星空,愿我们每个人对心中的信仰都能保持一种深深的虔敬!
  (选自2010年第21期《记者观察》中的《话说信仰》,有删节)
  1.有关信仰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信仰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神秘色彩,是不易交流的话题,它备受人们的关注。
  B.信仰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人们对其信仰的对象是极其相信和尊重的。
  C.信仰的多样性,必然决定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的多元性。
  D.信仰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从认知、情感、意志等角度看,表现各有不同。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C项是明显颠倒了“信仰的多样性”与“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的多元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该项来源于第三段后两句话,原文为“这种多样性是由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等因素所决定的”。 A项的信息来源于第一段的压缩。B项的信息来源于第二段第一句话。D项信息来源于第三段,是对第三段内容的概括。
  解答概念理解是否准确的题目,要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注意变形。
  2.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需要信仰”的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人不满足于既有的生命状态,向往崇高与尊严,期待延续与永恒,追求价值与意义。
  B.信仰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人们需要信仰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条件。
  C.信仰能使人有精神寄托,使人精神有了确定性,克服灾难和死亡带来的紧张和恐惧。
  D.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会产生诸多心理需要,而信仰使人们有了归宿感和安全感。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B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