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2070字。

  广东省茂名市
  2011届高三上学期一模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黑色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锃亮(cèng)    篡改(cuàn)    逸兴遄飞(tuán)    命运多舛(chuǎn)
  B.沉疴(kē)      忖度(cǔn)     潸然泪下(shān)    多财善贾(jiǎ)
  C.撺掇(cuān)    恪守(kè)      唏嘘不已(xū)      恰合卯榫(sǔn)
  D.赝品(yàn)     趔趄(qiè)     踽踽独行(yǔ)      厝火积薪(cuò)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盘点  挖墙角  交口称誉  以老卖老
  B.亟待  勘误表  剑拔弩张  河清海晏
  C.互惠  缉私队  隐约其词  折冲樽俎
  D.厘清  反修率  义愤填膺  不差累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80后"留络的力量,猛烈驳斥西方媒体的不实报到,激起滔天波澜。
  B.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
  必须对此进行反思,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C.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
  发展。
  D.原本只是在网络上人气颇高的小沈阳,一跃而成为时下娱乐圈中炙手可热的明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巴勒斯坦武装组织1月25日表示,如果加沙边境所有口岸都能开放,哈马斯将准备
  与以色列达成为期一年的停火协议。
  B.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2008年,全国事业单位84%的新进
  人员通过公开招聘方式聘用成为单位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C.据悉,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游行活动始于1988年,由以色列教育部和"生者游行"
  组织联合发起该活动,自199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D.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4月6日正式发
  布,按照意见要求,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然而,国内外对"循环经济"范畴的众多定义及其内容的理解,
  ,                     。
  ,                          ,
  。
  ①这种情况是不符合市场经济下的循环经济本质的
  ②如果不能被满足
  ③"经济"内容或被忽略或被置于极其次要的地位
  ④却大都放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上面
  ⑤就是看它是否能满足"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
  ⑥就会被淘汰
  ⑦因为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选择
  A.④①⑦⑤③②⑥  B.⑤②⑥①⑦④③
  C.④③①⑦⑤②⑥  D.⑤①⑦②⑥④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
  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至今,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轰轰烈烈故事的《水浒》,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
  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