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50字。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解题指导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境”。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景物构成可从诗中词语“桥、水、村、岸、浮萍、人、藕花、门”等展开想像概括出“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家、荷花、庭院”等景物。描绘的画面可通过以上景物及“人不到”三个字概括出“清幽恬静”的特点。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家、荷花、庭院等景物。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悠悠”写出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
  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变化,首先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红袖凭江楼”,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