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60字。

  《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吟诵古诗,反复诵读,力争背诵全诗(最低要求是背诵前6节);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体会它的节奏感、韵律美。 
  2.积累重点词语,疏通诗句,理解作品内容,培养初步鉴赏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能力。 
  3.初步感受并理解屈原所表达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全诗,感受“骚体诗”的语言特点;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独特的比喻艺术。 
  〔教学设想〕
  这首诗语言古奥,思想深邃,要想全面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属不易。要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层面上,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便理解能逐步深入。建议分三步教学:第一是大声诵读,感受《离骚》音韵之美。要求通过朗诵,能透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节奏,感受诗歌参差错落富有变化的音韵之美,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第二步,文白对译,清楚地弄懂每一句诗的意思。第三步,合作探究,领略《离骚》内涵之美。可以从探究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品的艺术手法等方面入手。教师关注整个学习流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点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
  一、导语
  以中韩两国围绕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争论、“端午节.cn”的中文域名被韩国的一家公司抢注等事例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明白了解屈原、学习《离骚》的意义。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屈原像、屈子祠、龙舟赛等照片,在一定的背景音乐中激情导入)
  二、“楚辞”与《离骚》简介(略)
  三、诵读诗歌(配乐朗读)
  【活动设计1】师生朗诵诗歌。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整体感受。
  要求: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2. 结合注解,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自由诵读。
  3. 单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教师点拨: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譬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四、鉴赏诗歌
  (一)整体感受
  【活动设计2】通过诵读,增强对《离骚》的感受,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
  点拨: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歌,抒写了屈原自己的身世、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二)了解身世,加深理解 
  【活动设计3】屈原是伟大的,也是一位众所周知的人物。请同学结合诗人的自述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屈原。(可以有所拓展)
  (三)重点词句的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