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13930字。
2010年12月全市高三统考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纳米技术的伦理挑战
王国豫
纳米伦理以对纳米技术的目的、技术过程与后果的伦理评估和反思为基础,以期在纳米技术发展的早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治理与解决相关社会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战略规范。
纳米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讨论发端于人们对纳米材料安全的担忧。安全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且首先是哲学伦理学反思的对象。没有基本的安全,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活,也不可能有自由、公正。这里所考察的安全首先是人的身体不受伤害、威胁以及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由于纳米粒子的“无孔不入”,在研发、生产、储存、运输以及后处理过程中可能进入人体和环境,给人的健康和生态带来危害,因此,有关纳米粒子的毒性研究、危害和风险的识别、工作场地的选择和风险控制、工人对风险的知情问题,以及工人健康的医学保障等一开始就成为纳米伦理关注的话题。对此,纳米伦理从责任原则出发,强调科学家必须及时将有关纳米粒子毒性的研究情况告诉公众尤其是相关职业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本着预防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注意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鉴于安全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还须考虑公众对纳米技术风险的认知和可接受性,尊重工人对风险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关注人类的同时,纳米伦理也应关注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安全问题。
纳米技术引发的另一伦理问题是纳米技术与人的自由问题。随着纳米器件的微型化,纳米技术在医学、社会治安和国防方面具有广泛的作用,但也会威胁到他人的隐私。如通过将纳米设备嵌入对象物中,可以监视、跟踪目标,搜集个人信息和行为习惯。然而储存一个人的全部基因和疾病信息的纳米芯片有可能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成为企业用人歧视的理由或者成为保险公司限制患者自由的砝码。最有争议的是纳米技术在脑科学方面的应用,即通过在人脑中植入纳米器件最终将操纵、控制人的行动。如此,我们还有多少私人空间?人类还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自主性?人与机器的区别在哪里?技术的目的不是限制人的自由而是保障和发展人的自由。
在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纳米技术的伦理问题亦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样,不是基于一个国家的力量所能解决的。全球性的问题呼唤着全球治理。谨慎而负责任地发展纳米技术,在对纳米技术的伦理问题深入反思的基础上,制定全球性的指导纳米技术发展的伦理原则,促进成员国和公众对于纳米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才能真正推动纳米技术风险的“善治”。而如果没有一个全球治理的框架协议,将导致纳米技术发展的恶意竞争,从而最终阻碍纳米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哲》)(字数1045)
1.下列关于“纳米伦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纳米伦理的研究对象是纳米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它针对实际就如何治理和解决社会伦理问题而提出相应的基本原则与战略规范。
B.纳米伦理对纳米技术的目的、技术过程作出伦理评估,对其后果进行反思,以此为基础研究纳米技术在早期发展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
C.引发关于纳米伦理问题的讨论开始于人们对纳米技术安全问题的担忧,人类的安全首先是哲学伦理反思的对象,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
D.纳米技术与人的自由问题是纳米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因为纳米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可能被人利用来窥探他人隐私甚至操纵人的行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有解决纳米材料的安全问题,才能保证人类生活的美好,自由与公正才能实现。安全问题首先考虑的应是人的身体以及基础设施的安全。
B.因为纳米粒子极其微小,所以它在“无孔不入”,因此在研发、生产、储存、运输以及后处理过程中,它很容易进入人体和环境而带来危害。
C.纳米粒子的毒性研究……工人健康的医疗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一开始就受到纳米伦理关注,是因为纳米粒子极易在从研发到后处理的过程中泄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也。曾祖父熙,汉安帝时官至车骑将军。夔幼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长八尺三寸,容貌矜严。避乱淮南。后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遂遁匿灊山。术知夔终不为己用,乃止。
顷之,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时有传袁术军乱者,太祖问夔曰;“君以为信不?”夔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术无信顺之实,而望天人之助,此不可以得志于天下。夫失道之主,亲戚叛之,而况于左右乎!以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