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命名为“呐喊”的原因。
3.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二、学习过程:
1.导入
前面我们学了汪曾祺先生写作的《北京胡同》,大家还记得汪曾祺先生是为何写这篇文章的?为摄影艺术节《胡同之末》写作的序。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学习的课文《〈呐喊〉自序》也是一篇序,与前面所学的文章不同的是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小说集所的,属于自序。
2.出示目标
学习本文,主要有三个目标。出示投影片。
3.学习过程
课前已经要求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大家说说看看,有没有预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是为自己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呐喊”是什么意思?大声呼喊的意思。鲁迅先生是要为谁呼喊呢?课文中有没有答案?请大家快速地找一找。
学生找出并读。 (投影幻灯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提问:由这句话可知,作者他是在给一些猛士呐喊助威。那么,这些猛士又是什么人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一下。
提示:同学们初中阶段曾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是针对什么而写的,作者针对少数人的一些错误论调,提出了什么样的见解。
明确:(1)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2)(出示幻灯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猛士” 是指哪一类人?明确:为祖国献身,为未来奋斗的人。
提问:鲁迅先生又说,他的呐喊只是“聊以慰藉”、“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为什么猛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