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9710字。

  承德市联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来临
  “目前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数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因此可以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18日做出的最新判断。
  曾光在此间闭幕的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上强调:随着季节变化,甲型H1N1流感北半球的疫情开始迅速扩大。中国的疫情与北半球的趋势一致,近来一天发生的病例数相当于一月前的十天病例数的总合,特别是九月以来,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同期出现暴发趋势,这预示甲型H1N1流感在中国进入了快速传播期,即俗称的“第二波”传播。他认为:当前疫情发展凶猛,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快速传播之势已成;且不同于过去由境外输入为主的模式,流感往往由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搭乘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广泛传播;某些地区缺乏防控经验,且各地区间没有任何防线,再加上往往是疫情在某社区严重暴发、流行后才被发现,所以可能出现病例迅速增加的现象,危重病例也可能成批出现;一些防范薄弱地区,很可能成为与甲型H1N1流感决战的主战场。
  为此,曾教授提出,过去“外堵输入”的成功经验已不适应当前防控形势的需要,应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应重视研究建立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卫生防治救助体系,实施“对当地第一例病例早隔离、对当地第一起暴发流行的社区早控制、对当地第一例重症病例早救治”的三位一体的对策。但是,目前医院对流感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严重不足,它是中国最突出的“软肋”。他担心:有些地区同时出现较大数目的危重病例,超出当地医院的救治能力,而又不能组织外来援助。预防这种情况的办法是坚决贯彻综合防治措施,延缓流感传播速度,使危险情况不在不同地区同步发生。他已制定出“中国流感大流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并就此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由曾光主持的一项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调查发现: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是飞沫。该调查在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杂志《新发传染性疾病》发表,该调查称:流感患者讲话或咳嗽时,会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飞沫是流感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未发现经空气传播病毒而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证据。
  曾光说,这增强了人们对抗甲流的信心,人们不必戴防护级别较高的口罩,也不必对空气进行消毒,可通过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保护自己。应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人与人之间谈话不要直面,尽量保持二米防飞沫的“安全距离”;勤洗手、勤换洗衣服;打喷嚏时用手纸遮掩口鼻。针对“第二波”甲流更容易在社区传播流行的特点,要求患者在第一时间主动报告,并自觉休息、隔离;学校、工厂、公司、军营、看守所等人群聚集部门要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坚持晨检,早报告、早控制;该停课停工的单位要果断及时地停课停工,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1.下列关于“书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就是指疫情进入暴发流行、快速传播期。
  B.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根本原因是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冷。
  C.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意味着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将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中西
  部地区转移。
  D.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传播方式不同于过去境外输入为主,而主要是在国内
  的城市间广泛传播。
  2.下列理解和分析,完全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的困难之处,主要是目前医院对流感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严重不足。
  B.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搭乘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广泛传播是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难以防控的根本原因。
  C.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和较大数目危重病例的出现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的标志。
  D.流感病毒不是经空气传播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通过国内大量的流动人口传播,所以加强对交通工具的卫生防控应是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的一个重要环节。
  B.由于有些地区可能对较大数目的危重病例救治能力不足,所以加强区域间医疗合作和相互援助对于目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尤为重要。
  C.由于季节的变化导致甲型H1N1流感北半球的疫情开始迅速扩大,所以,天气转暖后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能有效缓解。
  D.由于当前疫情发展凶猛,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快速传播之势已成,所以重视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畅叙幽情幽:幽深内藏。
  B.夫人之相与夫:助词,引起下文。
  C.终期于尽期:期望,希望。
  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5.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3分)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专指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节选的内容正突出了书序这一特点。
  B.本文一开头就呈现出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其中包含着人怎样在人世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态度,由此引发感慨,可谓入题自然。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情怀说明了—个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