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20字。
《锦瑟》课堂实录
扬州中学 王舒成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读一首好诗,应该用心去体会,具体到今天这个舞台上,我希望同学们做到物我两忘,不仅应该忘掉台下所有人,更应该忘掉你自己。这是因为同我们这个专题小标提出的诗从肺腑出,也就说呢诗诗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所以呢面对一千多年前的李商隐面对他五十多岁所作的字字珠玑的艰难的总结,我觉得大家也应该用同样的专一程度,你才可能体会到穿越时空的诗中所传出的蕴含的真情。所以下面,我请大家先不要看课本,因为这里面注释太别多,我们不妨先看看原初的那个文本,体会李商隐先得什么?看投影,诵读一遍,读完之后,我会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第一体会是什么?
生:齐读
师:诗大家已经读过了,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有凄美的感觉
师:能不能具体的谈一下哪一句
生:望帝春心托杜鹃,因为杜鹃的叫声比较凄凉
师:感觉很准确
生:有点哀怨惆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板书)此情 惘然
生:写的很美,“庄生晓梦迷蝴蝶”,虽然是虚渺的,但依然很美丽。还有第三联都是非常美的景色,虽然有淡淡的悲伤。
生:有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从“一弦一柱思华年”。
师:我们知道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应经是五十多岁,有对华年的追思之感。
(板书)追思华年。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这首诗,初读的朗读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你的感觉是非常的准的,而且在你们讲感觉的时候,根据我的板书,我们比较能明确的得出首联,和尾联的情感走向追思华年和此情惘然。相反中间两联,可能因为太美又间杂忧伤,那么因何而起的情感显得比较模糊。问一下问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区别。
生:因为第二联和第三联运用了许多的典故。
师:昨天预习的时候老师已经说了这些典故的解释大于诗歌本身的字数,用了典故之后就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生:如果知道典故就能够知道典故多要表达的意思,如果不知道典故就会觉得晦涩难懂
师:典故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