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22 KB
评级:
时间:
2011/2/17 15:17:02
下载:
本月:1 总计:61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2题,约12410字。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与儿童的双重异化
教育对休闲的双重排斥,导致教育与儿童的双重异化。学校与休闲在起源上的同义,绝不是巧合。从本质上看,教育是人这一特殊的物种享受休闲的特有方式。动物只有嬉戏,没有教育。人类除了有儿童自在的游戏玩耍之外,还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那就是教育。通过这种特殊的休闲方式,人类创造的文化得以传递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但现在的教育通过不休闲和不教育这两种方式排斥了休闲,变得只与工作有关,而与休闲毫不相关,那这教育还是教育吗?
从自然的角度看,学校和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生活,并在顺应的基础上引导儿童的生活。换句话说,在童年阶段,儿童生活的特性,就是这一阶段的人性内涵。学校和教育首先应该顺应儿童生活的这种特性,然后才是引导和提升。如果学校和教育排斥了休闲,儿童一进入学校和教育场域,就好像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其原有的生活方式戛然而止,这种落差是不是也太大了?如果适应不好,就会被贴上终身都可能难以揭除的标签;如果能够适应,其本性的压抑与丧失该有多大!儿童要么不适应,要么得改变本性来适应,那这种教育不是异化的吗?
尼尔.波兹曼认为:“由于局限儿童于书本学习,由于他们受制于书本学习者的心理以及学校和家长的监督,印刷向儿童关闭了日常生活的世界。”儿童一进入排斥休闲的学校,其日常生活世界的大门就被关闭了。自在的、游戏的、独立于成人的生活方式在学校里没有空间,学校排斥儿童日常生活的这些特性,而倡导刻苦的,规律的,功利的“工作化”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一概地反对刻苦的,规律的,功利的生活方式,而是反对将学校生活变成这种单一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能将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些特性,比如游戏性延展到学校生活中,使其成为一种整合的、互渗的生活呢?在两种生活之间竖起一道门墙,将儿童的特性关在门外,既异化了教育,也异化了儿童。
在教育对休闲的双重排斥下,儿童在人生的初期阶段就开始了繁重的“工作”----学习,使学生变成了“工作化的儿童”。身着校服的儿童与身着工作服和职业装的成年人没什么两样,都是早出晚归,都是行色匆匆。正常的参加工作时间是成年之后,起码要到18岁之后,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儿童只要达到入学年龄,似乎就开始“上班”了。要不然我们为什么常说“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学生的天职就是把功课搞好”呢。实际上探究是人的天性,人是天生爱学习的动物,处在人生初级阶段的儿童,无时无刻不在通过游戏等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排斥休闲的教育将学习“工作化”,一个明显的后果是剥夺了学习的快乐。符合儿童探究天性的学习,在排斥休闲的教育体制中变成了类似于成年人为养家糊口不得已为之的枯燥乏味的“工作”,真是教育与儿童的双重异化!
(摘自《新华文摘》)
1.下列对“双重异化”这一概念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教育不让儿童休闲,又不对儿童进行休闲教育。
B.学校教育不顺应儿童生活的特征,将学习变为乏味的“工作”。
C.儿童在异化了的教育环境中,本性被压抑与丧失,只有通过改变本性来适应“工作
化”的学习生活。
D.教育不顺应儿童特征而将学习“工作化”,儿童改变本性丧失本性来适应“工作化”
的学习。
2.对“学校和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生活,并在顺应的基础上引导儿童的生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校和教育首先应该顺应儿童生活自在的游戏玩耍的天性,然后才是引导和提升。
B.如果学校教育完全排斥了儿童原本的生活,那么这样的提升和引领必然让孩子异化。
C.排斥儿童生活的学校和教育,无论学生适应与否,都会导致教育的异化或儿童的异
化。
D.学校和教育应该完全顺应儿童的生活,并且要自始至终地让他们保持爱游戏玩耍的
特点。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教育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正是通过它,人类创造的文化才得以传递并不断创新。
B.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休闲方式,它反对刻苦的、规律的、功利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
C.排斥休闲的学校教育,其特征是先顺应儿童生活的特性,然后才是引导和提升。
D.作者认为,儿童到了入学年龄,就应该开始“上班”,“学生的天职就是把功课搞好”,
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觊见之,伪喜,谓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吏曰:“自古以来,无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宁夏银川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
宁夏银川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
宁夏银川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苏教..
宁夏银川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检测试卷 苏教..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联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
宁夏固原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课标版
2010年宁夏等六省市新课程高考作文评析 人教课标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中学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月练试题 语文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二中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月练语文试题(三) 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