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30字。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教学目标:
  1、 挖掘托尔斯泰墓“美”在何处
  2、 学习对比手法,体会细腻、动人的语言风格
  3、 引导学生争做情操高尚之人
  教学重点:
  挖掘“美”的内涵
  教学难点:
  对比手法及本文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体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臧克家《有的人》)这首诗通过对比歌颂了鲁迅的人格,如果用之歌颂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极为恰当。
  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今天,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托尔斯泰墓的“美”。
  介绍茨威格,补充文学常识(ppt)。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回忆录《昨日的世界》等。
  二、 感知文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
  说明:快读一遍,标好段落,注意生僻词语。
  慢读一遍,自己圈画重要语句、词语,尤其是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如,段首句、段尾句、转折句、使用了表现手法的句子;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词语)
  三、 研读文本
  1、 文中描写托尔斯泰墓的文字有哪些?
  学生交流
  明确:“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 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2、 用自己的话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明确: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没有名字
  3、 用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明确:朴素(板书)
  4、 当人们看到这样一座“朴素”的坟墓时,有什么感受、反应?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学生交流
  明确:“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5、 读到这里,我们可能都有不解:托尔斯泰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呢?
  介绍托尔斯泰(ppt):
  列夫 • 尼古拉耶维奇 • 托尔斯泰(1828~1910),不仅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伟大的艺术家”。
  明确:“受自己声名所累”,想获得安宁与幸福。
  6、 由此,可以看出,托尔斯泰的墓美在“朴素”,还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人格美(板书)。
  四、 技法探究
  1、 在作者看来,托尔斯泰获得安宁与幸福了吗?文中何处可以体现?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学生齐读,体会感悟。
  2、 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并写下来,以备交流。
  明确:
  A:用“风儿”、“俯临”、“嬉戏”、“温柔”等温情的词语,使用了人格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伟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B:选取“夏天”“冬天”两个季节中的景物来修饰托尔斯泰墓,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到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永世长存。
  3、 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对比,从反面来衬托,说明这个“无名墓冢”更能震撼人心,证明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学生齐读(人们重新感到……结尾)
  4、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什么作用?
  明确:无名墓冢与托尔斯泰伟大声名的对比,庄严肃穆的气氛与观赏闲情的对比,这些对比都形成极大的反差,无不使人感受到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