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8张,课件对作品时代背景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大特色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研讨,有配套教案约3080字。

  《小狗包弟》教案
  刘永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⑵ 学习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⑵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借助材料,展开讨论,进行价值观教学,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难点:快速概括文意,把握作家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与课时预设】
  教学方法:
  1、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思、析、辩结合。学生带问题自读文章,讨论得出自己的见解。
  2、考虑到情节特点学生容易掌握,不作详细讨论。
  3、对比手法、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特色,激疑、设疑,诱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目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文化大革命介绍
  十年“文革”是中国当代历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文革”。教师总结:
  文革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10年,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十年浩劫”。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无数人在“文革”中遭到了残酷迫害,作家巴金就是其中之一。
  巴金虽然是文革的受害者,然而在文革结束后他却站出来忏悔,而不是指责。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起,巴金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随后把这些思想随笔辑成五卷本的《随想录》,发表后在80年代后期的文坛引发了一股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当时全社会呼吁的人格品质。《小狗包弟》就是《随想录》中极为感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一条小狗来反应文革的大历史,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巴金是如何构思这篇文章的,并通过这篇散文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所熟悉的历史。
  2.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2005年逝世,享年101岁,可以说是真正的世纪老人,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人的良心”,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