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510字。

  湖北楚星教研所2011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检测试题(湖南)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ì)     裨将(pí)     颤巍巍(chàn)    为虎作伥(chāng)
  B.龟裂(jūn)    札记(zhá)    绕圈子(rào)     悄无声息(qiāo)
  C.谂知(rěn)    请帖(tiě)    翘尾巴(qiào)    咬文嚼字(jiáo)
  D.青冢(zhǒng)  赝品(yàn)    卡脖子(qiǎ)     装模作样(mó)
  1. A(B悄qiǎoC谂shěn,D.模mú)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     百战不怠     没齿不忘     针贬时弊
  B.引伸     责无旁代     秀外慧中     心心相印
  C.装潢     山清水秀     指手画脚     大坝合龙
  D.癖好     小题大作     手屈一指     焕然一新
  2.C(百战不殆,针砭时弊,引申,责无旁贷,小题大做,首屈一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课本里读鲁迅的文章,抬头看一看四周,恍若隔世,简直觉得自己所在非人间。我相信这种体验一定不止我一个人有过,起码那个高中生一定有过类似经验。
  B.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刘晓波——一名因触犯中国法律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这种亵渎法治的行为,与诺贝尔设立该奖时的初衷格格不入。
  C.参加西博会的北方客人们赞叹道:杭州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
  D.他昨天确实有些喝多了,加上这段时间好事不断,于是不免放浪形骸,希望你不要因此对他有看法。
  3.D(恍若隔世:对现处的世界(地方)不认识般,好像隔了一个世纪(世界)。多表示由于人,事,世,景,物,变化太大而生的感慨。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并没有启迪思维和智力的益处,有可
  能会被逐步取消,或进行改良。 
  B.在出口的稀土中,镝和铽所占的比例超过99%。由于这两种元素对于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和军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广泛用途,堪称世界上最隐秘却又最宝贵。
  C.我国著名游泳运动员张琳手持胡锦涛主席授予的火炬,在圣火护卫人员陪同下,作为第一棒火炬手精神抖擞地跑出祈年门,开始了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之旅。
  D.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品牌、产品、价格、服务的竞争,实质上却是所有企业员工的品质和心态的竞争。
  4.C( A“启迪……智力”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元素”。D语序不当,“所有”应放在“企业”之后。)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④⑤①③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
  5.D(②句承接开头说明“阅读与写作”合为一体,①句说具体说“阅读与写作”关系,③⑤句说明“阅读与写作”脱离的后果,④句小结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日 喻 说
  (北宋)苏轼
  生而眇者①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②,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