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60字。

  雨中登泰山 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雨中泰山的壮丽,体会作者冒雨登山的情怀,激发知难而进、奋勇攀登的精神。
  二、学习移步换景,多角度描述景物特征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作于1961年。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教学时要适当交待这一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 ,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良苦用心,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
  二、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要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读书,引导学生揣摹想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怀意趣。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辅 以必要的讲析。
  三、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较多,无须一一讲解,以防枝枝蔓蔓,因小失大。关键语句却不可忽略。
  四、写景方法的分析以“移步换景”为重点。对课文的遣词造句也要给以足够的重视,注意培养学习推敲语言文字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的散文《雨中登泰山》。(板书课题)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宗、泰岱。主峰玉皇顶,又名天柱峰,海拔1524米。它矗立于齐鲁大平原之上,且山势 陡峭,有如“天柱”。古人以天地之交为“泰”。所以称之为泰山,是因为它立于地而顶于天,无与伦比。历代帝王多把泰山作为“祭天”的 圣地,文人墨客更以登临泰山极顶为人生一大幸事。因此,山上山下,几乎处处留有文化遗迹,种种遗迹又与壮美的奇景融为一体,这就更加 重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成为我国五大名山之一,被推崇为“五岳之尊”(板书)。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 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 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