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10字。
《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集会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 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 重点学习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
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 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
举例: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