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有详细答案,约11940字。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语 文
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
命题人:张四文 朱立纯 唐红英 审题人:周玉龙 田 曲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觊觎(yú) 联袂(mèi) 物阜(fù)民丰 数见不鲜(xiǎn)
B.悭(jiān)吝 赏赉(lài) 自怨自艾(yì) 焚膏继晷(ɡuǐ)
C.纰(pī)缪 笑靥(yè) 罄(qìnɡ)竹难书 牵强(qiǎng)附会
D.祛(qū)除 隽(jùn)永 宵衣旰(ɡàn)食 风靡(mǐ)一时
1.C(A项“鲜”读xiān;B项“悭”读qiān;D项“隽”读ju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舟曲泥石流发生后,因排洪措施不够、溢洪环境缺乏而加剧了灾害的破坏力,泥石流被阻挡在凹陷处,流速变缓,沙石沉积,很快就形成了偃塞湖。
B.低素质的暴发户到了国外,人家会把他们当成中国人的代表,以偏概全地以为中国人都是傲慢狂妄、不知深浅的。
C.沿着蒙特雷半岛漫长的海弯,我边走边望,黑色的海鸟不时进入视野,洁白的岩石与黑色的羽毛形成强烈的对比,有点像中国的水墨画。
D.老家消失的第三个最美的事物是桑树,桑树矮墩墩的,很苍老,服务对象是圣物一般的蚕,蚕早没了,意味着老实本份的手工业早就不再有了。
2.B(A.偃塞湖—堰塞湖;C.海弯—海湾;D.本份—本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忘记城市的喧嚣,安抚不宁的情绪,抛开工作和生活的琐碎,到山村去,到田园去,当抵达时,淳朴的感染力对于烦躁的心,是更加弥足珍贵的。
B.虽然泥炭燃烧的火灾隐患越来越明显,但俄罗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认为不足为训,不愿如实向上级紧急情况部门汇报火灾情况,最终酿成全国大面积灾情。
C.中国作为世界三大酒系发源地之一,它的酿饮文明一向被称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其历史之悠久、花样之百出,完全当得上罄竹难书。
D.写议论文要做到旁征博引,就必须勤于积累,利用读书笔记或是读书卡片来创建自己的“论据库”,学以致用,这样写起议论文来才能游刃有余,力透纸背。
3.D(D项,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A项,弥、足:满,加一起就是十分的意思,前面用“更加”造成语意重复。B项,不足:不值得;训:法则,教导,规范。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C项,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原因是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而造成的。
B.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确定的撤军时间表,将在8月31日之前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任务,撤出所有战斗部队,剩余大约5万人的部队将负责训练伊拉克部队,并为其提供支援等。
C.野菜过去一直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不会言语的它们也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D.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被国人誉为“三钱”,他们为中国人在今天这个“实力决定地位”的复杂国际环境中赢得了响亮的话语权。
4.D(A.句式杂糅,应改为“原因是……的障碍”或“是由于……造成的”。B.成分残缺,应在“将在8月31日之前”加主语“美军”。C.一面和两面不搭配,“白眼”和“青睐”是指两面,而“温暖”只对应一面。应改“温暖”为“冷暖”。)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
②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
③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④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
⑤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
⑥南宋朱熹、张栻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
⑦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A.②①⑥④⑤③⑦ B.③②⑦⑥⑤④① C.②⑦⑥①⑤④③ D.①②④⑤③⑥⑦
5.C(先确定首句为②,第⑦句承第②句,其他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南宋朱熹、张栻讲学→元代宗教文化兴盛→清朝曾国藩操练湘军→近代长沙开埠→现代毛泽东发出天问。)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眉山远景楼记
苏 轼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非此族也,虽贵且富,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富商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 仆 鼓 决 漏 取 罚 金 与 偿 众 之 钱 买 羊 豕 酒 醴 以 祀 田 祖 作 乐 饮 食 醉 饱 而 去 岁 以 为 常。其风俗盖如此。
我们眉州的习俗,近似古代的有三种。那里的士大夫推崇儒家经术,看重宗族,那里的百姓尊重官府而敬畏法令,那里的农夫采用合耦的方法来互相帮助。那里的确具有三代、汉、唐遗留下来的古朴风俗,是其他的郡县比不上的。当初朝廷用声律(辞赋)选取进士,天圣年间以前,各地求学的人仍沿袭着五代华而不实的弊病,只有我们眉州的读书人,精通儒家经典学习古文,把西汉时的文词作为典范。在那个时侯,四周郡县指责(我们),认为眉州人迂腐而不切合实际。至于郡县的官吏,都能凭借经书撰写文章,应对进退,(他们所写的公文)都有值得观赏之处。大户人家显贵之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