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40字。
《我心归去》教案
傅红霞
一、导入新课(播放费翔《故乡的云》MV)
费翔一首《故乡的云》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其实思念故乡,怀念亲人,这种情感古今如一,尤其是身在异乡他国,这种思念则更加刻苦铭心。著名作家韩少功一篇《我心归去》就向我们展示了切身之感。
二、解题
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同学们经过预习,知道作者身在何方,心归何处吗?
【明确】身在法国,心归故乡。
三、解读“我心”为什么要“归去”
1、体会作者在异国他乡的感受
过渡语:说到法国,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可以说在我们的眼里,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家。
提问1:可是在浪漫的法国,作者仅待了一个月就心归故乡了,难道在法国的生活不好吗?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在法国的生活条件。
【明确】法国环境和条件好,“雅静的别墅”、“两层楼”、“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蓝海”、“绿公园”。
过渡语:看来作者在法国的生活挺好的,这样的生活环境和我们同学们8个人挤一个房间,16个人挤一个洗手间,可真是天壤之别啊,
提问2: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作者为什么还要心归故乡呢?难道故乡的生活条件更好吗?
【明确】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
过渡语:事实证明故乡确实是比不上法国的,甚至是令我们和作者感到“失望”的,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还要心归故乡呢?
提问3:快速浏览课文2、3、4节,说说作者在法国的心情怎么样?
【明确】难耐的冷清、孤独、寂寞、空虚。
过渡语: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写孤独、寂寞、空虚,可我们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请同学们看53页第一个评点,编者已经对作者的情感做了评点,但是“作者是如何渲染的?”他把这个问题抛给我们,要求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渲染”这种表现手法的妙处。
我们知道“渲染”最常用的方法是:反复和通过环境描写或特定的气氛来烘托。
第二个评点已经给我们做了示范,“你对吊灯作第六次或第六十次研究…… ”以夸张的细节描写烘托气氛,渲染自己无聊至极的心理,六次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何况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让人发疯了。
提问4:像这样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或环境描写来渲染的语句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2、3两段里找几个例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来渲染的。
【明确】重点语句及评点如下:
①“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一个“弃”字道出作者在法国受冷落的孤独无助感。
②“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何方”,两个“不知道”说明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人群陌生,环境陌生,这是直写寂寞。
③“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连用三个“法语”用反复来渲染心中的烦闷,熟悉的母语离你而去,就像被囚禁在监狱里无处可逃。
(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要读出这种烦闷的感觉来)
④“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运用层递的手法渲染自己的孤独感。
⑤“悬崖”“深谷”运用比喻修辞,将抽象的无形的情感孤独与空虚,写得具体化、形象化。
(我们一起来读读,在读中再次体悟作者的这种烦闷与孤独)
小结:虽然课文中这类句子还有,但是我想同学们通过这几句的寻找、体悟、朗读,已经能够明白如何将抽象的情感通过修辞或描写等手法渲染得真实可感了吧。
2、体会作者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交流5-6段评点。
提问1:作者心归故乡,难道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法国感到孤独、寂寞与空虚吗?我请一位同学来读5、6两段,其他同学认真看课文,然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