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br>
    教学目的:一、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br>
                   二、理解剧情、品味语言,把握窦娥的形象; <br>
                   三、理解文中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戏曲;<br>
四、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br>
    教学重点:朗读品味【端正好】【滚绣球】两段唱词及“三桩誓愿”的戏文,深入理解窦娥的冤情。<br>
  教学难点: 理解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感天动地的关系<br>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br>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欣赏法<br>
课时安排:三课时<br>
    教学过程: <br>
第一课时 <br>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br>
    具体步骤: <br>
一、 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br>
二、 简介元杂剧的常识:              <br>
1、 元曲的分类:                 套数(散套)       <br>
                    散曲<br>
元曲              小令 <br>
                      剧曲(杂剧) <br>
     2、 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br>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br>
     3、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br>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br>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br>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br>
     4、 元杂剧的角色: <br>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br>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br>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br>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br>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br>
     5、 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br>
三、 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br>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br>
四、 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br>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br>
五、 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br>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br>
                  赴法场    怨天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br>
情节结构      见蔡婆    遗嘱    (窦娥告别婆婆) <br>
                  在刑场    誓愿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