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10个字。

  以小见大突出主题
  李立军
  【技法点拨】
  从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或者也没什么动人的细节材料里,去发掘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以小见大法。通常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运用:
  一、叙述小事件,引出大道理。《散步》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叙述了一家四口出去散步的情景,但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小事讲明一个道理:作为中年人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在写作时,选择那些能反映一定道理的小事情进行叙述,在叙述事情的基础上挖掘出其蕴含的思想意义。注意:这样的文章叙述事件不是终极目的,应着重交代清楚能引出道理的情节,挖掘出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意义才是文章的重心。
  二、描述小事物,悟出大道理。阅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的同学会知道,这篇文章借写白杨,对我国北方抗日军民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进行了由衷地赞美。文章就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作此类作文,同学们不妨参考以下几步做法:
  第一步:选定能够激发自己某种情感的事物。一抹彩霞,一方青草,一片雪花……常会有让你怦然心动的“一刹那”的感觉,抓住这“一刹那”,把平常对这个事物散乱的认识加以集中、整理,就很可能成为一篇文章构思的由头。
  第二步:挖掘出和所选事物之间的特殊情缘。如果仅对所选事物进行简单地描述,还很难打开写作思路,不妨调动平常的积累,准确描述事物的细部特征,或者叙述和所选事物有关的情感故事。
  第三步:设定线索,创造意境。写文章从根本上说写的是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安排好文章写作顺序的基础上,更应该设定好感情的线索。创造意境,就是要用具体的画面来表达情感,使事物和自己的内心情感连接起来。
  第四步:篇末点题,完美升华。文章不能停留在对事物的描绘和情节的叙述上,要在结尾联系自己的情感,由物及人,用寓意深刻的语言收束全文,引起读者的回味和深思。
  三、把小事件放置在大背景下,让读者感悟其中的道理。有些道理显而易见,但如果直接说出来反而显得有些苍白。都德的《最后一课》,写的是普鲁士侵占法国战争背景下的一堂课,虽然没有直接写战争,但是通过写小主人公小弗朗士及韩迈尔先生的表现,同样能反映他们失去国土时的悲愤和沉痛心情,表达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让读者感悟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在所表现的主题范围内,选择比较具体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做文章的素材或写作入题的角度,把它们放置在大的背景下,同样可以反映较大的主题。
  【病文呈现】
  窗前的一片绿色
  河南省淮阳县齐老二中齐放
  从一片新移栽的草坪旁经过时,我把剩余的几棵小草带回了家,(为什么带回家,缺少必要的交代,不然下面“我”对小草的态度就让人费解了)栽在了我家平房的窗台下一小片土地上,又浇上一点水。心想,活不活就看它自己的命运了,反正我已做到“仁至义尽”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