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620个字。

  学科课时教案
  课题:藤野先生
  第1 课第1 课时课型:阅读赏析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月日执行时间:2010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2、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课题:我的母亲
  第2 课第1 课时课型:阅读赏析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月日执行时间:2010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搜集资料,了解胡适及《尝试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2. 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