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350字。

  惠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必修课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题(必修2)          2011.01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考生务必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签字笔)填写相关栏目(如学校、姓名、考生号等)并在试卷上直接答题。答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  语言基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哽咽(yè)       发酵(xiào)   一撮盐(cuō)     靓妆(jìng)
  B.罗绮(qǐ)       漪沦(yī)     双桅船(wéi)     棱角(léng)
  C.钏镯(chuàn)    慰藉(jí)      一篑土(kuì)     啃啮(niè)
  D.絮聒(guō)     肖像(xiāo)    禁不起(jīn)      鞭笞(chī)
  【A发酵(jiào);C慰藉(jiè);D肖像(xiào)】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⑴“永远的丰碑”记录着烈士们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凭着坚强的信念和________的意志,坚持斗争不动摇的英雄事迹。
  ⑵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种流行的态度:对动机的___——一旦某个话题或现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许多人的反应里似乎总少不了蹦出“炒作”这个字眼。
  ⑶王强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在第一阶段复习中,由于他扎扎实实、刻苦努力,成绩有明显进步,________为后阶段的综合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坚忍  质疑  从而   B.坚韧  质疑  进而
  C.坚忍  置疑  进而   D.坚韧  置疑  从而
  【A“坚韧”指坚固而有韧性,重在不间断;而“坚忍”指的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重在不动摇。“质疑”是提出疑问,而“置疑”是怀疑的意思,“置疑”用于否定,如“无可置疑”。“从而”和“进而”都是起连接作用的,其区别在于:“从而”是用在由于前面的原因、方法而达到后面的结果、目的句子中,“进而”只用在表示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进一步的句子中。】
  3.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2009年7月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灾地区庄稼颗粒无收,缺水成为现在的当务之急。然而,昆明野鸭湖周围因森林密集,没有受到干旱影响,湖水量反而上升,这有力证明了干旱地区更有必要多植树,但现在植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A.颗粒无收     B.当务之急    C.远水解不了近渴    D.未雨绸缪
  【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行动,来帮助受灾地区政府应对灾难,任何国家作出的回答都是积极的和肯定的。
  B.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议取消每周休息两天的“双休制”,改设月末连休四天的“小黄金周”,但此建议要被采纳尚需有关部门达成共识。
  C.中国领导人获悉8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挟持的消息后极为关心,当即号召中国外交部和驻伊拉克使馆等方面,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全力解救被挟持人员。
  D.自1994年5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以来,核电站累计实现上网电量总共1402亿千瓦时,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
  【A.“如何”与“回答都是积极的和肯定的”不对应,属不合逻辑的错误。C.“号召”用词不当,或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指示”。D.“累计”与“总共”重复。“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杂糅语病,删掉“有利于”或“了”字。】
  5.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③棚子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前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
  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①④②③⑤        B.③④②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③⑤④②①
  【注意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和词语之间的相互照应。如左右、上下的先后;“又是一片松林”的“又”与“在松林中行”照应;“半人高的茅草”与“还有很美丽的骨牌草”照应;“一条小溪”与“溪中的几块垫脚石”照应等。】
  二  古诗文 默写 鉴赏阅读(43分)
  6.默写:依据课本原文,在横线填空(10分)
  ①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②绿云扰扰,______;_____,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③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④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⑤向之所欣,俯仰之间,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①廊腰缦回钩心斗角②梳晓鬟也渭流涨腻③盈虚者如彼,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④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⑤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每句1分,错字、漏字,此句就不给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人民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