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211 KB
评级:
时间:
2011/3/11 22:52:55
下载:
本月:1 总计:73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2题,约10520字。
杭师大附中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高建国 审核人:秦成俊 命题时间:2010年10月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嫔妃/濒危 兴办/兴奋 埋怨/赧颜苟活
B.竣工/隽秀 皮癣/烜赫 殷红/啼笑姻缘
C.嬗变/檀香 鱼鳔/骠勇 攻讦/诡谲多变
D.妊娠/参商 压轴/诅咒 朔风/横槊赋诗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困扰人类的世纪迷题“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终于有了答案,这个发现除认识到鸡是如何孕育出蛋外,还有助于研发新形材料。
B.他们在名信片背面写下精彩纷呈的题词,赋予它们以全新的生命。
C.奶源已成为掣肘乳品企业发展的瓶颈,尽管企业已认识到“得奶源者得天下”,但如果缺失检测质量的环节,恐怕整片“天”都会坍塌。
D.上海世博会“磁场”效应开始彰显。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中,共有近60万 游客蜂涌而入,这也创下了双休 日入园人次的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里领导的作风亟需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的成绩宣传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讳莫如深,不愿意深入检查反思。
B.学者何满子知识渊博,满而不溢。他的杂文,往往以小见大,浅中寓深,尖锐犀利,一语中的,时有佳句照眼,耐人寻味。
C.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出,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
D.国家大剧院选择剧目的标准是艺术性、经典性,所以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风格会依照欧洲话剧朴实规矩的风格,不会有载笑载言的花哨场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是司马迁,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前后一贯的历史兴趣、历史使命和历史规范,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始终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体。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名词,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和理解。
5.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单句,填入下文的空白处。(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6.按要求在下文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语句。(3分)
盛名冠中外,高格赛真金。6月25日,91岁的美术大师吴冠中在依依不舍中 (1) 。据悉,大师对身后事的遗愿极尽淡泊平静,要求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
吴冠中对名利虽然淡泊,但对关乎艺术的问题,却一点都不随和。近年来,他激烈地批评中国的美术水平和体制弊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虚假的繁荣”,实际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大学艺术类专业只能培养工匠培养不了艺术家,尤其是还极其尖刻地嘲讽了各级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 (2) ”,建议取消各级美协和画院。
吴冠中终生献身于美术,却对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有着近乎苛刻的评价,比如他曾经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 (3) 。”绘画和杂文的社会功用是不好类比的,此论未必确然。但相比于某些人的夸张和膨胀,吴冠中对自己的终生职业肯于如此保守地定位,这种内敛和自省的意识,弥足珍贵。
(1)用比喻的手法,表达“逝世”的意思:
(2)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许多画不出画的画家”的意思:
(3)用借代的手法,表达“很多画家不如一个杂文家”的意思:
7.以下是香港大学2009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5分)
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怎样看待男生和女生的地位?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写出两点即可)(2分)
(2)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①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 《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②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人教版
浙江省杭师大附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苏教版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实验中学共同体期末联考..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浙江省衢州市七校共同体期末联考七年级语..
2010-2011学年浙江省衢江区实验中学共同体八(上)语文期末测试卷..
201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建议ppt 苏教版
2010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人教版
浙江省嵊泗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终高二语文试卷 人教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嵊泗中学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