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上学期语文科目段考试题
适用高一年级所有班级
柳州三中段考试题 李天君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共20分
1.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是 《包身工》 ,作者是 夏衍 。
2.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3.《诗经》按音乐的特点分成 风 、 雅 、 颂 三类,它最鲜明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创造了 赋 、 比 、 兴 表现手法。
4.楚辞是战国时代以 屈原 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
5.《氓》是一首有代表性的 弃妇 诗。
6.《无衣》不同于一般的征役诗,成语 同袍同泽 、 同仇敌忾 皆出于此诗。
7、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 。
8、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
9、荷裔作家房龙的《〈宽容〉序言》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中守旧老人象征
旧世界的维护者,旧思想的的维护者,漫游者象征 新世界的传播者,新思想的传播者,大多数村民象征 盲从者 。
二、选择题 共40分 (前1-8题)3分 (后9-16题)2分
1.下列成语或四字熟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B )
A.享誉中处 磨炼意志 永保生机 创业维艰
B.百折不挠 风华正茂 民不聊生 坚持不懈
C.振兴中华 陶治情操 自强不息 开拓进取
D.国利竞争 生机勃勃 悲观气馁 科教兴国
2.下列六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D )
①大家知道,在我们的民族尚未掌握自己命运的情况下,单靠兴学显然难以图强。
②北京大学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③但是,北京大学和一些高等学府的相继创建,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
④一批爱国志士喊出了兴学图强的口号。
⑤一百年前,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
⑥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带着寻求新知识、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进入20世纪。
A.⑤②④①③⑥ B.①⑤④②③⑥ C.①⑤②④③⑥ D.⑤④②①③⑥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C )
A.诬(wū)蔑 应(yīng)用 繁芜(wú)丛杂
B.诽谤(bàng) 立即(jì) 不可估(gū)量
C.肤(fū)浅 诅(zǔ)咒 卓(zhuó)有成效
D.嫉(jì)恨 驱逐(zhú) 豁(huò)然开朗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
⑴一隅之见 ⑵安步当车 ⑶世外桃园 ⑷不径而走
⑸阿谀奉承 ⑹量入为出 ⑺牵强俯会 ⑻掩旗息鼓
⑼明眸善睐 ⑽寡廉鲜耻 ⑾怒不可扼 ⑿贪脏枉法
A.⑴⑶⑻ B.⑵⑹⑾ C.⑤⑽⑿ D.④⑦⑨
5.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C )
A. 繁芜(长满乱草,比喻杂乱不堪)丛杂
B. 豁(敞亮,通达)然开朗
C. 卓(高明)有成效
D. 永垂(流传)不朽
6.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D )
A.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B. 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 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
D. 听说老李被调走的消息后,人们议论纷纷,办公室里一时空穴来风、谣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