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90个字。

  《新闻两则》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挑一篇你最喜欢的世博新闻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朗读新闻)
  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走进新闻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溃退(kui)锐不可当(dang)业已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