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京 四 中 <br>
年 级:高 二 科 目:语 文 录 入:张艳红<br>
编稿老师:萧 赛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徐冬杰 <br>
小说单元(第一单元)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br>
一、学习要点<br>
1、鲁迅主要作品集简介<br>
(1)小说集:<br>
①《呐喊》收录了1918-1922年的14篇小说,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风波》、《一件小事》等著名小说,此外还有其代表作,中篇小说《阿Q正传》。<br>
②《彷徨》收录了1924-1925年的11篇小说。其中有《祝福》、《伤逝》、《高老夫子》等名篇。<br>
③《故事新编》是历史小说集。它收集了1922-1935年的8个短篇。其中有《补天》、《奔月》、《铸剑》等。<br>
<br>
(2)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4-1926年。其中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br>
<br>
(3)散文集:《朝花夕拾》收集了1926年的回忆录10篇,记述了藤野先生、范爱农、长妈妈等生动形象。<br>
<br>
(4)杂文集:<br>
①前期杂文(1918-1927年)共5个集子:<br>
《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br>
②后期杂文(1927-1936年)共11个集子:<br>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介且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br>
<br>
2、《祝福》课文内容简讲。<br>
《祝福》写于1924年2月,是《彷徨》中的第一篇。当时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来遗留下的腐朽、愚昧的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不易被摧垮,不该被摧垮,到最终被摧垮的悲剧,向人们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小说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三次“祝福”情景的描写,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起来,一步步地揭示了冷漠的社会是如何一步步把祥林嫂逼入死路。<br>
<br>
小说以“祝福”为题,起到了连结情节、深化主题、否定祝福的作用。被压迫者在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压迫者却为来年而祈福,其它受压迫者对死者毫无反应,形象地把“凶人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性。<br>
<br>
二、能力测试:<br>
1、下列红色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br>
A、五更(gěng) 朱拓(tà) 瘦削(xiāo) 胆怯(qiè)<br>
B、谬(miù)种 脸颊(jiá) 从(cóng)容 鸣咽(yè)<br>
C、桌帏(wéi) 打皱(zòu) 炮(pào)烙 牲醴(lǐ)<br>
D、胆怯(què) 窈陷(xuàn) 歆享(xīn) 打皱(zhòu)<br>
<br>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r>
A、踌躇 寒暄 沸反盈天 宽洪大量<br>
B、墓园 讥诮 精典音乐 无尚光荣<br>
C、车蓬 躲避 水泻不通 复习提纲<br>
D、辖制 恶梦 过度时期 青春长在<br>
<br>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br>
①《荷花淀》这部小说,是孙犁1945年在延安_________出的。<br>
②我们同台湾分裂势力斗争的_________,绝不是要不要民主,实行何种制度的问题,而是要统一还是要分裂的问题。<br>
③虽然他只是初中毕业,但经过自学,他的_________已经相当于大学本科水平。<br>
A、构想 实质 学历<br>
B、构思 性质 学力<br>
C、构思 实质 学力<br>
D、构想 性质 学历<br>
<br>
4、下列各句中红色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r>
A、这个派出所的民警从善如流,不管谁提意见,只要提得对,他们都虚心接受。<br>
B、你们家在这个村子又有房子又有地,就不要得陇望蜀了。<br>
C、她为人玲珑剔透,说话滴水不漏。<br>
D、泰山果然名不虚传,它的山水之美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br>
<br>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r>
A、新来的经理和老经理一样,更能体贴职工了。<br>
B、张先生待人和气,工作认真,无时无刻都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br>
C、不但我相信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相信他。<br>
D、手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下降了两倍。<br>
<br>
6、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br>
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淘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的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为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①不多久 ②这推想就证实了 ③她诚然是逃出来的。<br>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br>
<br>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7~9题。 <br>
江南古镇 <br>
扬国民 <br>
①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但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br>
<br>
②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贴。<br>
<br>
③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把一段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就该由古镇的小巷里抽绎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欸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一座座“如虹饮水”的石拱矫,巧连妙钩,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br>
<br>
④对一条条漂泊的远舟来说,那古镇就是一处驿站。白天,他们在河道里经历了风与浪的搏斗,在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挟着唱晚的渔歌,沾着浪尖的飞沫,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纤的汉子便循着窄窄的石级缓缓地走上来,在古街上溜达一下,舒张舒张疲乏的身躯。然后在临河一爿小酒店里坐下来,沽一壶酒,买两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酽浓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蓄养出勃勃的精力,再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明天路程的终点也许还是一座古镇,就这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过去,一座座的古镇就钩连着他们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在时空的坐标轴上,古镇就勾画出他们的一条条生命的曲线。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就如羞于表达的朴实纯正的村姑,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吊脚楼下笼着的一片幽水,正是她那诚挚的情怀,临河的一扇扇木窗,启阖之间,纳下片片匆匆去来的帆影。<br>
<br>
⑤在古镇的人流里,你若驻足细听一听,就会发现许多还没有完全同化的口音,他们的祖先或许来自戈壁瀚海,漠漠黄土,因为那贫瘠的土地难以负载他们生存的沉重叹息,遂逐一脉弱水,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择定将古镇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地。只是用保住那方故土的语言,来寄托对它的永久思念。江南的许多古镇,你别看它貌不惊人,它或许就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你看,古镇的四周是广袤的田野,一带萦纡的清流,一抹起伏的山影,就凸现出这么一个恬静的处所……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在一处青藤垂垂的院落里,隔了外界的喧嚷,避了市井的诱惑,面壁十年,精研邃思,而一旦出露,怎不叫世人惊愕瞩目?!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蕴足了文化底气,就从这里展开它的册页。<br>
<br>
7、本文第1段中说“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你认为江南古镇的“精彩”表现在哪些方面?<br>
<br>
8、本文语言极具特色,请写出本文语言运用方面的几个特点,并各一例加以说明。<br>
<br>
9、选出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br>
A、本文既写古镇的风土人情,又写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审美感受,这正是本文高超的艺术性之所在。<br>
B、本文写古镇“没有完全同化的口音”择定古镇为永久居地,目的是反衬旧时代的暗无天日,这正是本文深刻的思想性之所在。<br>
C、文章语言虚实相间,增强了文章的情趣美和诗境美。<br>
D、作者首先着力描绘江南一座古镇的风韵,然后以点带面,总写对所有江南古镇的热切赞美,以激起读者的遐思和向往。<br>
E、行文中,作者由古镇清流联想到长江黄河,显然是为了突出江南古镇的文明内涵,从而深化了主题。<br>